良法善治: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

良法善治: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积聚,稳定风险增大,迫切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国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因此,正确理解良法善治的内涵和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治理与良法善治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运用多种手段共同规范、协调和服务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社会治理凸显了合作共治理念,通过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活力来维护社会公正、和谐与安定。

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统一。社会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制度性要素安排,社会治理任务的实现端赖于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等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能力是社会治理的非制度性要素安排,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体现社会治理能力。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高超的社会治理能力,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良法善治体现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良法善治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反映,是良法与善治的理性契合。其中,良法侧重静态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目标,强调社会治理体系彰显公平、正义、民主、人权、秩序、和谐等共同价值;善治侧重动态的社会治理过程,强调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良法: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衡量标准

法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良法是法治的根本属性,是衡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社会治理体系的良法标准,要求社会治理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健全政府治理机制,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抓紧修改政府组织法,明确政府社会治理职责,有序转移政府社会治理权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治理功能。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维护公共安全。制定行政程序法、修改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社会治理权力运行。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

健全社会自治机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通过立法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健全社会组织章程、治理机构及退出机制,推进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嘉许制度和志愿服务回馈制度,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完善财税支持、人才扶持等制度,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居(村)委会组织法,健全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夯实居(村)民自治治理结构,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城乡社区依法自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