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2)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2)

第三,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人民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遏制社会不公平现象,最大限度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鉴于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要搭建起各阶层意识形态的对话平台,处理好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包容多样,化解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制度才能真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我们的意识形态才能显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夯实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第四,构建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核心。

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体现了执政党的政治信仰,而且还是其确立政治制度、制定大政方针的指导思想。因此,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否直接关涉到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程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无论是党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还是党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对国际局势的能力,都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都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地位是关键。只有切实认识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和灵魂,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真正实现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能力。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规导和制度建设功能,这既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彰显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又为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构建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提升意识形态安全的国际传播能力。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东西方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实际上是一种话语权的较量,是国际传播能力和传播手段的较量。一国的传播能力、传播手段是否先进和强大,决定了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的流传程度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密切相关。因此,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手段,特别是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攻击和渗透,我们的反渗透举措就是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力增强软实力,在加强媒体安全、加大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的防御功能的同时,“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营造意识形态安全的国际文化环境。这既是重塑中华民族伟大形象的需要,又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