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治思想史之反转
在20世纪历史主义的历史学狂潮中,仍有一些反潮流者坚守着古典史学范式,比如钱穆先生、陈寅恪先生。《国史大纲》卷首之告示要求读者对本国历史具有“温情与敬意”: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13)
钱穆此处直接抨击历史主义:“虚无主义”、“进化观”,以及由此导致的“文化自谴”。“温情与敬意”则意味着承认中国文明继续生存之正当性,包括承认源远流长之中国固有政治思想之正当性。据此,中国文明之现代化也就是“自身之转变与发皇”,中国的现代政治思想之展开也就是传统政治思想之“转变与发皇”。按照钱穆先生理念,现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应当就是面向中国既有之政治思想的政治思想研究。
不过,相当长时间内,这样的研究过程并没有展开。现代新儒家固然发展了基于儒家思想、尤其是宋明儒思想之哲学体系,但没有发展出相应的政治思想。牟宗三等对现代性的理解基本上仍是启蒙主义的,认可中国传统政治之专制性,儒家政治思想则被认为缺少实现其道德理想之制度构想。因而,新儒家思想之基本架构是:中国的道德理想与西方政治理念各行其是,中国的现代政治思想仍当从西方求得。(14)
到近十年,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想史的一种新进路初步出现,蒋庆之政治儒学,赵汀阳之天下主义等是其标志性事件。笔者之《华夏治理秩序史》之第一卷则试图理解圣王创制立法之事业,而揭示中国政治思想之开端的丰富性。
这一新现象中值得注意的面相是,政治哲学研究者进入政治思想史领域。他们的兴趣不在对死物的解剖,而在对活的思想之接续与创造。他们研究之对象固然是古代之政治思想,但研究者不再将其视为死的材料进行所谓客观的研究,更没有将其视为妨碍历史进步的观念予以苛酷批判,而是将其视为仍然具有生命力的理念、想象,在新的社会情势中予以“转变与发皇”。曾经被视为死物的中国过去的政治思想,正在被赋予活的生命,站立起来,进入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省思、观念制造与公共交流场域中。也就是说,当下中国的政治思想史领域已出现反历史主义之新范式。此为古典范式之复归。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呼吁政治思想史之新范式的自觉,其核心诉求是反历史主义。古、今当然有别,但人间自有常道。因此,古、今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连续性,政治思想之核心议题及古人思考之范式,并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丧失正当性与效力。因此,政治思想史研究者完全有理由对于自己研究的对象,中国政治思想之传统具有“温情与敬意”。
与上面分析的主流政治思想史之缺陷相比,此一新范式的政治思想史将会具有下面的特征:
第一,它不再是批判性,而至少是中性的。反历史主义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者不再自居于历史的终点或者文明的最高点,以批判中国固有之政治思想作为自己的职志;而是以谦卑的心态面对先人之所思所想,体认其核心概念,理解其内在逻辑,寻绎其思考框架。此即“中性”的含义。换言之,政治思想史的新范式将放弃意识形态诉求,而回到既往客观的政治思想世界中,中性地构造政治思想史之准确图景。
第二,在中性基础上,新范式的政治思想史进而可以是建设性的。一旦放弃历史主义、进步主义,则政治思想史与面向现实之政治思考间的界限就不再是截然的,而可以实现双向互动。也就是说,政治思想史家可以成为政治思想家,他们可以接着讲自己所研究之先人之政治思想。这样,两千年或者一百年的政治思想可以重新出现,参与塑造当下之理念、价值与制度。可以推测,这将是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生长的基本机制。
第三,五经和经学将成为政治思想史研究之核心。明乎源,才有可能明乎流。五经乃是中国政治思想之开端,确定了中国政治思想之基本词汇、话语与范式。经的研究自然应当成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之重点,唯有如此,孔子以降的政治思想才是可理解的。对孔子以后之政治思想研究,经学也当为重点。在历史的大多数时间,经学乃是诸学之冠、诸学之基础。经学家未必是显赫的思想家,但经学提供了基本一切思想之观念基础。目前,五经已开始进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视野,更有一些学者致力于恢复、重建经学,借助经学构建当代中国之政治哲学。这样的研究取向对于政治思想史将会发挥牵引作用,引导政治思想史走出历史主义之泥沼。
总之,现代中国之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之困境,源于其过于强烈的历史主义倾向,加上不完整的西方知识所形成的扭曲的认识框架。由此形成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取消了自身存在的思想和现实价值。
近年来,反历史主义的政治思想史新范式正在形成过程中。它回归古典史学范式,以承认中国古代之政治思想之永恒和普遍属性为前提。它逐渐告别历史主义,打破古今之别的迷信,而具有政治哲学之取向。它致力于通过激活、转变、发皇先人之政治价值、理念、制度,予以新生转进,以参与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建的事业。这样的政治思想史将会揭示、展示乃至于实现中国源远流长之固有政治思想永恒性和普遍性。中国人所能贡献于世界之政治智慧,端赖于此一反历史主义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探索、阐释、发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