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案发高龄官员,权力余热成隐患(上)

腐败案发高龄官员,权力余热成隐患(上)

——官员腐败易栽“59岁”

摘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刘星星 1953年出生的原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履新仅仅36天便被拿下。这位“资深”前纪委系统官员的落马,不仅引起各界对“灯下黑”问题的关注,也将人们引入对官员腐败“59岁现象”和“离退休干部贪腐”问题的讨论。

1

1

1953年出生的原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履新仅仅36天便被拿下。这位“资深”前纪委系统官员的落马,不仅引起各界对“灯下黑”问题的关注,也将人们引入对官员腐败“59岁现象”和“离退休干部贪腐”问题的讨论。

一、金道铭被查,理论界再提官员腐败“59岁现象”

日前,年盖6旬的晋副书记金道铭被查,敏感的理论界再次重提“59岁现象”,引起了广大网友对这一问题的强烈关注。网络上,探讨“59岁现象”的文章连篇累牍,“59岁现象”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

据中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案件数据,2013年被查处公职人员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9岁;其中,51岁至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7%,成为领导干部腐败的高发区。“退休前狠捞一把,是一种‘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心理失衡和扭曲的表现,有必要从源头上、从制度规范上预以遏制”,网友“浪遏飞舟”的发贴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二、腐败案发高龄官员,“59岁现象”并非新名词

“59岁现象”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无论政界还是学界,对此“说法”讨论较多,引用较多,但还没有一个定论。1991年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的59岁原首都钢铁公司北京钢铁公司党委书记管志诚,是媒体引用“59岁现象”比较早的一个案例。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4年《法治蓝皮书》,“反腐”成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蓝皮书在分析当前腐败案件趋势和特点时,特别提到“59岁现象”显著。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