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善治”政府

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善治”政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时代的命题、中央的期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如何交出优秀的答卷,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在昨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行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上,知名专家、优秀案例主创单位代表共聚一堂,建言献策,精彩观点频出。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第五个现代化”

“总结奖励政府创新探索经验,是对敢于创新的政府、对创新干部的一种激励。”昨日上午,刚刚被聘为南方舆情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一走上台就感叹。

这位以《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而广为人知的著名政治学者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继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之后,正式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政治现代化。”

俞可平对广东政府治理创新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善治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善政是善治的关键。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案例是有推广价值的,要认真总结,及时上升为法规制度。

政府创新是世界性的潮流

“每一个国家都希望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多民众的支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抓住“牛鼻子”?俞可平认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或者说政治的现代化,关键在于政府自身的现代化,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国家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政治现代化。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的核心是政府。

俞可平说,影响政府治理现代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分别是:官员素质、政府治理制度和政府治理技术。政府治理创新,是公共权力部门为增进公共利益进行的创造性改革。它首先是一种行政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机构和行政程序的改革。

“政府创新为世界各个国家政府所重视,是世界性的潮流。”俞可平指出,政府创新不仅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执政能力,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每一个国家都希望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多民众的支持。

优质专业政府将受更多重视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申报数量每年仅140多个,政府创新动力有待加强”

俞可平作了一个有趣的对比: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举办的“美国政府创新奖”,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对比,美国各级政府申报的创新项目平均每年有1500个,而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申报数量平均每年是140多个,不到美国政府创新奖的1/10。

俞可平说,从我国以及世界各国政府的创新实际来看,政府创新的直接目标就是推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包括民主、法治、主动尽责、服务、优质、效率、专业、透明、廉洁等9个主要目标。

“我认为,优质政府和专业政府,应当而且必将受到更多重视。事实上,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将政府治理的专业化和优质化作为明确的目标。”俞可平坦言,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实际申报的案例情况来看,我国的政府创新和政府治理现代化依然存在着许多障碍和困难。比如部分政府官员的责任心不强,政府创新动力不强,一些工作不够科学合理,政府行为的法制化不高,政策和制度缺乏足够的可持续性。

强化官员责任支持奖励创新

“要强化各级官员的责任意识,不仅要有被动的问责,更要有主动的尽责”

俞可平认为,任何的创新尤其是政府创新有风险,要支持敢创新的政府,奖励为社会进步作出重大创新的人。

他说,目前制度治理的重点是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应合理划定上下级政府的权力边界,增大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空间,提高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自主性,为各级政府的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创新。提供考核和奖励制度,给创新者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的保证,形成足够强大的激励制度。

俞可平说,在强化官员责任方面,一方面要完善责任机制,不能让官员承担无限责任,也不能让官员不负责任,权力和责任要对等。另一方面,要强化各级官员的责任意识,不仅要有被动的问责,更要有主动的尽责。作为官员应当主动尽责,要通过制度性的措施破除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意识。

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技术工具

“现代政府治理要善用社会工具、舆论工具和网络工具”

政府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的技术工具。俞可平说,除了利用法律和行政的基本手段,在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政府的治理,要善用社会工具、舆论工具和网络工具。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提高执政效率。

俞可平认为,当前应善于总结各级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成熟的改革政策上升为法规制度。近些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深化政府治理改革和治理现代化宝贵的财富。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粤应做社会建设和制度创新“领头羊”

“广东的社会体制改革在全国是做得最好的,要继续当好领头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南方舆情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郑永年昨天在主题发言中对广东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改革寄予了这样的期许。

社会改革是目前改革重点

“没有足够的社会改革,内需社会难以建立起来”

郑永年认为,改革分经济、社会、政治三步走,目前中国改革的重点是社会改革。

“现在经济改革为什么难以深化下去,就是因为社会改革不到位。”郑永年说,要建内需型社会、消费社会,为什么建立不起来?就是社会建设不到位,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等社会保障还不太到位,尤其是住房保障的问题。所以没有足够的社会改革,内需社会难以建立起来。此外,社会改革不到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社会改革对整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他说,广东改革是先行一步的。在经济改革中,广东扮演了先锋,广东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建起来了。现在广东应该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引领全国改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