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解放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遇到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做时代弄潮儿,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找准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放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意义。从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解放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所在,每一次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都能给社会主义改革这项伟大的事业带来生机与活力。而当今新一轮的深化改革,仍然离不开思想的解放,用发展变化的思想观点去创造性的改造客观世界。

一、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的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回望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的实践过程,正是人们的思想从僵化半僵化到日趋灵活、观念封闭半封闭到逐步开放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几度处在十字路口、两难的选择境地,但我们能够一次次地找准方向、克服难关,其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够解放思想,使得自己的思想观点能够符合不断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解放思想,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文革十年内乱,致使各级党政机关几近瘫痪、不少同志的身心遭到了极大地摧残。尤其是,人际关系极不正常,思想也出现了严重的隔阂与僵化。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社会本该步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轨,然而,人们的思想却再次陷入了“两个凡是”的泥潭。由于思想的禁锢与观念的守旧,中国社会及其思想领域一度处在徘徊的状态,不知何去何从。邓小平同志复出后,面对着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用针砭时弊的语言和客观务实的行动作了有力的回答,于是便有了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不仅在思想领域全面推动了拨乱反正,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樊篱,解放了思想,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正是这次思想的大解放,不仅实现了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同时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整个的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解放思想,推动了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一时跌入了低谷,这一冲击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这时的中国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改革开放裹足不前等诸多的问题,中国社会又一度面临着艰难的选择。针对这些问题,在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之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并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再次科学的、全面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基本思想是,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本身并不带有制度属性;强调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以“三个有利于”标准来科学地回答了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强调解放思想又不能失去底线,即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指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等等。这次谈话,恢复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或反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再次以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勇气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纵观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中国三十多年来每一次在理论上的创新、每一次在实践上的尝试、每一次在工作上的进步,都无不折映出思想解放的光芒。比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度发展的时候,党的建设方面出现了诸如贪污腐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严重损害到了党的先进性及其在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同时随之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就使得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甚至对党的性质产生了质疑等等。在改革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亟需要当时的共产党人给予直面地、明确地回答。基于此,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期间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新了党的建设理论。党能够执政但不代表党就一定能够执好政,党现在执政但不代表党能够长期执政,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党的建设理论,才能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再比如,进入到新的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也进入到了深水区,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欣喜于所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得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集中体现于这个时期。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就业率日趋下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不公等诸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求新途径来解决新问题。2003年10月党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便是解放思想,用新理论来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集中体现。

毋庸置疑,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的经验总结,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之所在。对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与目的性,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P143)“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P279)可以说,正是解放思想,让我们弄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的难题,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正是解放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正是解放思想,全面地解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地解放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实践,一步步地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