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合作在中美关系中日益吃重

气候合作在中美关系中日益吃重

2014年2月15日,在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期间,中美两国签署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表示将利用去年成立的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机制启动五个合作领域。2013年4月13日中美就曾签署过《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此次再次签署同样名称的联合声明,可见气候合作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在中美关系全局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

中美双方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克里时强调,关于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采取了许多措施,今后我们还会这样做”,而克里则称气候变化正将世界推上不归路。

在国际关系中,有利益才有合作,有分歧才需要对话,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也不例外。作为世界上经济规模头两位的国家,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首先,中美两国的主要国土都位于温带,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巨大的产业,气候变化对中美两国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这与俄罗斯可能从气候变化中获利完全不同。美国农业受干旱等异常天气的影响较大,主要农产品产量常有波动。近年来,中国粮食持续丰收,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农业受干旱、台风、低温等恶劣天气影响较大,气候变化加剧了中国粮食减产风险。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威胁也就是对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威胁。

第二,中美都是能源消耗大国,对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居世界前列。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中美两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在太阳能、核能、风能等低排碳的能源领域,中美两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防止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这些产业的发展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然而,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分歧依然存在。美国曾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最近几年才被中国超越;美国对于世界气候变化的累积性影响远远大于中国,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加以弥补,但美国政府、产业界和媒体的主流意见对此并不同意。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肩负着为很多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产品、改善生活条件的任务,在排碳量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优惠。总体上看,美国对于向中国低价转移环保领域的专业技术并不积极,一些美国人甚至把气候变化的责任过多推给中国,以此作为转移国内民众环保压力和遏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手段。

总之,中美气候问题的合作潜力巨大,但仍任重道远。

(孙力舟,重庆大学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