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5)

京津冀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5)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这让这一战略起点很高,同时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相应的探索、引领作用。

政府做什么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焦点问题是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与会专家和地方官员对此也十分关注。张占斌说,按照北京市的新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很多产业不符合这个定位,应该转移出去,配置到其他地方。

“北京希望转移出去一些产业,河北也希望承接一些产业,但双方在认识上还是有差距。”河北省涿州市发改局局长徐亚东说,北京转移出来的可能大部分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而河北希望承接一些更好的资源。

不过北京也有北京的难处。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说,北京的资源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中央资源,包括中央单位、国务院单位、中央军委单位,还有大医院、大学、大企业、科研机构等等,背后都是中央部委,作为地方政府,北京要调控这些资源也是很困难的。

“我认为,在国家层面应该有一个宏观上的规划,明确河北哪些区域承接哪些功能、哪些产业,否则各县市都在到处乱跑乱撞,可能会形成无序竞争,带来严重内耗。”徐亚东说。

专家们也表示,政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确实需要发挥更好的作用,主要包括明确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做好产业规划、推进区域基础设施衔接、提供更为均衡的公共服务、共同治理环境等。

赵弘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要加快推进三地的硬条件和软条件对接。“硬条件就是基础设施,包括北京与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等;软条件就是制度,包括高考制度、养老制度、医疗制度等等,要消除这些阻碍区域一体化的制度瓶颈,完善公共服务。”

王辉认为,理想的城市群,资源配置应该像西式婚礼上香槟塔的模式,香槟倒在最上面的杯子,满了之后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溢出到下一层的杯子,直到每个杯子都是满的。资源配置也应该是这样,市场机制会让它流向最合理的地方。在京津冀地区还很难达到这种状态,谁的嗓门大、谁的行政地位高,就可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政府除了要做好规划和制度的衔接之外,自身也需要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么多年没有实际的突破,关键就在于体制机制深层次的原因。”王辉说,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才能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