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14)

京津冀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14)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这让这一战略起点很高,同时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相应的探索、引领作用。

多中心 巧布局 强协调

从世界各大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来看,由一极转向多极是普遍的趋势。在发展较好的各大城市群中,某个城市的功能可能较为单一,但是其整体却相当具有竞争力。专家建议,北京应当转变目前的单极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分化城市功能,在环首都圈打造多个功能定位较为明确的卫星城,向多中心城市群转变。

从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内部结构看,产业整合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尤其需要发挥中心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先导创新作用,使周围地区获得发展契机。比如纽约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就起到了这样的创新引领作用。

同时,该城市群多个港口间也形成了合理的分工定位:纽约港是商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运;巴尔的摩港作为矿石、煤和谷物的转运港;波士顿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日本东京城市群内,城市间功能分工也十分明确。如千叶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等。

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等在内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是城市群形成的基础条件。日本的新干线、高速公路等大型交通网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同的城市依据各自的优势,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实现了更广泛的规模经济和社会分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此外,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机制极为重要。同一区域的城市间自然存在着某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但也不免会产生内部矛盾和冲突,如环境、资源、过度竞争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问题等,都可能影响城市发展与城市间合作。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整体规划才能得到较好的协调与解决。因此,多目标、多层次的整体规划是区域性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为此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并赋予其规划和调控权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法国巴黎大区的设置正是为了控制巴黎规模的扩张,对以巴黎为中心的城市群进行区域性管理,以全球区域观规划管理城市,从而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巴黎大都市的国际竞争地位。

1955年设立巴黎大区(即巴黎大城市群)计划区后,行政设置几经变动。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巴黎地区由地区委员会统一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财政、地区规划评审、交通政策确定、设立开放空间、鼓励地区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拥有表决权,同时对职业培训和创建高等学校也负有一定职责。

相关专家表示,京津冀城市群可以仿效国外城市群做法,建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全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城市体系规划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等重大问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