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严书翰: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论述(3)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要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伟大成果。讲到发展的时候,更多的人是讲国家层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讲了国家层面的发展,又讲了人的发展,所以我们把人的全面发展放进了发展的目标,人的发展就全面发展,国家的发展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还增加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容,这也是十八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中非常新的内容。大家知道,十八大是在2012年开的,我党在2000年就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到了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10年中西部发展的经验,实施中西部区域发展战略,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中西部老百姓像东部沿海一样逐步富裕起来。党的十八大的时候,第一,我们有了中西部区域发展的实践经验,第二,要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有哪些新的特点?首先是道路,其次是理论体系,第三是制度。在三位一体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道路。所以分析总书记对十八大以来对道路的论述可以看出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端重要性是怎么来的,这条道路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还多次讲到,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定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跟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好像没什么大区别,实际上是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与理论的统一意味着历史要服从逻辑,要服从理论这是黑格尔的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把黑格尔的逻辑改过来,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论逻辑要服从历史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第二个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在论述这条道路的时候,把它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进行90多年的奋斗历史上来考察。大家要注意,在很多情况下,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可以通认的,但是仔细推敲的话,这两个字还是有不同的。比如做报告的时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简称为中国道路,因为中国道路确实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经常追诉到他的源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所以中国道路它应该包括两端,新民主主义这一段虽然长28年,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60多年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个特点是把它摆在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进行90多年的奋斗历史上来考察。

下面进一步展开习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述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非常强调这条道路厚重的历史底蕴。第一部分主要讲历史;第二部分要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三个创新的成果;第三部分是史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在十八大以后,多次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厚重的历史底蕴,因为总书记论述这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

一是针对国外,有些外国势力希望中国共产党要走其他条路,这是不可能的。二是针对内部,目前各级领导越来越年轻,对历史的了解和把握存在不足。

2013年两会结束的时候,总书记讲到四个判断,包括他当选为国家主席时的讲话,后来在819讲话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一直到2013年12月26号,在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又讲到这四个判断,所以今天一个一个加以解读。

第一个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这个判断回答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创的,也就是说邓小平是这条道路的开创者。

第二个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这个判断是回答这条道路与毛泽东艰辛探索的关系。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多次讲到不能用改革开放的后30年来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30年来否定改革开放后30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深刻变革,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段话当中有5个关健词,一是根本政治前提;二是制度起来;三是宝贵经验;四是理论准备;五是物质基础。毛主席在1956、1957年写的两篇文章,一个是论十大关系,一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篇著作做出了理论准备。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