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改革无止境 成都在路上

四川:改革无止境 成都在路上

2014年,改革是成都的主旋律之一。

2月底,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53条具体的改革意见为成都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份文件的意义重大,不言而喻。但这仅仅是成都在改革路上留下的一个重要标记。改革无止境,任重道远的成都一直前行在路上。《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出台后,成都正马不停蹄地走在“落实”之路上,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牵头制定《关于成都市2014年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这份文件出台后,将进一步推动成都的改革。

回望改革这条路,成都在哪些重要领域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印迹,又将走向何方?

投资体制

打造一个“市场说话”的成都

2001年,成都相继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成都市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2个配套文件,在全国率先拉开了投资体制综合改革大幕。

投资主体可大致分为两部分:政府和民间。这也是成都投资体制改革始终围绕着的两条主线。

2001年出台的《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三分离”体制,明确投资、建设、运行各个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责、权、利,以市场化办法协调各主体间的关系,强化彼此间的约束,大大提高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性。之后,成都又相继建立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评审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进一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化和规范化决策。

投资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是政府必须要做的“功课”。2002年,成都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2006年,又相继出台《成都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等5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政府对投资的管辖范围,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干预,使各类投资主体都能自主进行投资决策。

2010年是成都向民间投资敞开怀抱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成都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城市供水、供气等直接关系公共利益、涉及公共资源配置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均可以实施特许经营。龙泉驿洛带垃圾焚烧发电厂、双流九江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都以BOT模式引进民间资金建设。去年,《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鼓励投资交通运输、电力通讯、金融服务等更加广阔的领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