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让“看病难看病贵”渐行渐远
成都市民梅秀芳是新津县人民医院2000多位门诊特殊病人中的一位,患高血压的她每半个月左右就要到医院拿一次药,“我每个季度的药费基本是固定的,但从去年10月开始,每个月少花了三四百元,累计下来是笔不小的开支。”
发生在梅秀芳身上的故事,正是成都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所付出的努力之一。从去年10月1日起,成都市36家县级公立医院试点取消药品加成(不包括中药饮片),新津县人民医院就在其中。
医改关乎广大百姓福祉,因而,成都给予的关注非同一般。取消药品加成后不到半个月,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又联合印发了《成都市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按照方案,成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自动参加大病保险。参保人员在大病保险的一个保险有效期内,单次住院或多次住院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上上年度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按合同约定的报销比例对超出部分给予报销。
目前,这项工作开展顺利。今年3月,成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举行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委托承办合同签约仪式。今后,成都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将由中国人寿负责。
医改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条道路上,成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着。2014年,成都不少医改都让人心生期待:
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试点的基础上,成都将总结经验,将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纳入改革范围,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措施;
通过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执业医师招聘和设置特岗等方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