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改革实际是一场全面深刻社会变革(3)

城镇化改革实际是一场全面深刻社会变革(3)

智慧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但是改革什么呢?首先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各种助长这种短期行为的机制,改革各种政府利益获取的发展动机,促使政府职能转变,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其次,要研究城市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虽然在中国有它独特的个性,但是国际上城市发展也有它共性的规律,尊重这种共性的规律,也许就是我们改革的趋向。实现这个过程,需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也需要在现行的体制下了解中国城市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寻找改革的方法。因此需要提升政府管理者的智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变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和治理方法,改变城市的规划方法等,就是提升政府的管理智慧。

第三,加强公众监督和公众参与的智慧,我们不能把我们对于城市所有的支持——制度支持、政策支持、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建立在精英决策基础之上。因为我们的城市是个金字塔型的结构,按中国城市人口收入分配的差别,我们更应该关注70%以下的中低收入人口,我们才更可能有效发挥它的市场作用。

第四,用智慧的方式变革管理手段和方法,这是所有企业家的长项。但是要落地,要矫正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要促进政府管理决策的长期化和制度化,要和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相结合,才能接地气。

最后是用智慧平台改变政府对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要更多地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和待城镇化的广大外来人口和农民。如果离开了对社会最广泛阶层的公共服务,我们这种智慧城市不可能持续,不可能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要降低管理成本、人力成本、运行成本,提高决策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怎么才能实现,需要广大公众参与。我们有很好的网络平台、互动平台,智慧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在哪些地方开展试点,受不受到短期行为和利益的干扰,这有非常艰苦的工作要做。因为我很清楚,很多政府的管理者对智慧城市不太感兴趣,因为他的思维方式,经历学历的构成不支持对智慧城市的支持,怎么样改变这种体制机制,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怎么样推进城市管理水平升级和产业升级,这是提出的最明确的目标。转型升级,同时也不要忘记替代过程中的过渡空间,不要忘记加快各个推进智慧城市的企业、专家、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等各个城市主体间的协作和协调。

我们最近在推广智慧城市的合作过程当中,发现每个研究智慧城市的企业,都是研究智慧城市技术和平台某个不同的侧面。有的是推进决策方式的改变,有的是更好地便民服务,有的是完善公共服务系统,还有的是扩大网络影响力,等等。并不是说大家出于绝对刚性的竞争,像手机一样。而是像微博、微信等,其实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因此发挥所有企业各自不同的优势支撑某一城市的智慧发展,使城市的智慧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政府、媒体、社会组织怎么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