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重跃:战国时代的历史巨变

摘要: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不曾停歇,风云人物辈出、局势跌宕变幻莫测。在这一时期,我国奴隶社会走向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战国承春秋乱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那么,战国时期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哪些变化呢?敬请关注本期精彩内容。

QQ截图20171103135420

蒋重跃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点击观看精彩论述

一、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性质

“传统”这个词是发生在过去,但延续到今天的。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战国时期。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才发现的,我们的学术前辈早就发现了。明末清初有一位大思想家叫王夫之,他把中国的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古,一个叫今。古今的交会点在哪里呢?他认为在战国,所以他说战国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古和今这两个阶段在战国时代交会了,而且这个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今天的学者们都承认,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革最深刻的一个阶段。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学者王夫之来说,如果我们要问他这个变革的性质是什么,没有现在知识背景,恐怕他也不能很好地说清楚。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借鉴其他文化里一些大学者的说法。

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9世纪就发现,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的变化时期,他把这个变化大体上认为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基本上也这样认为的。那个时代的那场遍及世界主要文化地区的大社会变革的性质,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说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当然,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还有一些争论。马克思为什么这样说?马克思用什么方法来向我们展示这个社会的性质?那就是他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方法。我们大家都知道,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它的经济基础,这个经济基础以及它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又形成了一种矛盾的辩证发展关系。多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于是就有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指导,我们可以发现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应该是某一种社会性质向另一种社会性质的转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