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努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政法机关要自觉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提升人民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努力让百姓心安、百业兴旺,社会平安、和谐发展。
深化平安建设是关键之举。一要严打狠治违法犯罪。重点是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严重经济犯罪,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态势。同时加大专项排查整治力度,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周边、边界地区、公共复杂场所等地的突出治安问题。二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的要求,健全完善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动态环境下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三要强力监管公共安全。要坚持常排查、强监管、严问责,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四要深入推进平安联创。深入开展平安县市、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工业园区等行业平安创建活动,以基层、行业平安促进社会平安。
创新社会治理是标本兼治之策。一要深化对“社会人”的治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单位人”成了“社会人”。治理好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既要加强有效的常规管理,更要依靠户籍制度改革以及统筹推进相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增强其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要倍加注重法制教育和人文关怀,加强服务管理和救助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积极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要深化对“两新组织”的治理。要加强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和综治组织建设,推进党建工作、法制教育、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社会管理和平安创建“六进民企”,促进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按照“促进有序发展,保护合法活动,限制非法活动,抵制渗透破坏,打击违法犯罪”的总要求,健全统一登记、分类管理、依法监管的管理体制,及时查处非法行为,促进社会组织依法管理和自律自治。三要深化对基层社区的治理。要强化社区治理的一线功能,推开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推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服务信息化体系,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的服务管理,确保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优化法律服务是当务之急。要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积极跟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政法工作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思考,围绕更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昌九一体化等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保驾护航,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经济发展到哪里,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要服务群众所盼所需。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为先,以更多爱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新举措搭建警民鱼水情深的新平台,通过优化服务态度、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公开办事流程,广泛推开“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依托微博、在线交流、网上服务等方式,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