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指导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3)

北京:指导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3)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个方面:第一,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习近平2014年3月在访问德国时讲:“中国有13亿多人,只要道路正确,整体的财富水平和幸福指数可以迅速上升,但每个个体的财富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就不那么容易了”。新型城镇化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它不仅能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中国人提高总体幸福指数提供新空间,而且为他们提升个人幸福指数提供新机会。第二,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抓实抓好。第三,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强调新型城镇化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过程,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恩格斯曾经指出:“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就应当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1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过快过慢都不行。”有哪些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需要我们遵循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2014年3月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就是诺瑟姆曲线(见左下解释)。在遵循这样一个普遍规律的同时,应当研究中国城镇化的特殊规律。这就是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