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顺利结束,按照“镜头不换、主题不变”的要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为防止教育实践活动不走样、不散光,牢牢把握活动的关键,最大限度地取得成效,笔者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处理好教育与实践的关系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群众路线教育和群众路线实践,两者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集中体现。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教育是认识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群众路线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群众观”来开展,并且要注重在与群众的直接接触中深化群众的观念,即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是经历了历史检验的真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目的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从而在牢固的群众观的支配下投身到党和人民崇高事业的实践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注重处理好“教育”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无穷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矢志不渝的宗旨,这就决定了在活动中要坚持好“实践、教育、再实践、再教育”的工作方法,在螺旋式的过程中逐步树牢群众观,脚踏实地为民服务。

处理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关系:为民是“第一要义”

中国共产党历经一个世纪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幻化成了寰宇之中的一句最强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的政治危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像给由8500万共产党员组成了海洋里投掷一颗石子,要让这个强音在每一个党员的心中激荡起来,并自觉地将激荡起的波纹传递到群众中。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 “为民”摆在最前面,这是与“一切为了”和“一切依靠”是一脉相承的,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要把人民主体,人民利益,人民至上摆在第一位,只有解决为民的问题,才可能解决后面务实的问题,清廉的问题,这是因为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检验工作的至上标准,只有为民基础上的务实和清廉才能获得群众的正面评价,没有建立在为民基础上的务实和清廉充其量只是碌碌无为、闭门造车和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为民,就不可能有务实,也不可能有清廉。

处理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关系:照准镜子是关键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党员干部“四风” 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在四个总要求中,笔者认为,照准镜子是关键。“照镜子”就是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党章党纪、时代先进典型、时代反面素材等找准作风上存在的差距。“照镜子”是门大学问,不愿照者,不学无术,思想僵化,头脑空空;不会照者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蜻蜓点水、教条机械;不善照者,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真正的善于照镜者,需要具有移花接木的本领,要善于通过对照典型找到自己的衣冠何处不正、何处有污点、何处患病疾。所以,学习教育照准镜子是关键,既要以“制”为镜,照准党性修养差距何在,又要以“民”为镜,照准与群众期盼的差距。要通过“照镜子”找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找准了,就可以量体裁衣“正冠”,有的放矢“洗澡”,对症施药“治病”。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