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发表《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2)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发表《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2)

网络游戏、聊天软件成为美国获取情报的渠道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表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指出,美国针对中国的监控无孔不入,连网络游戏和聊天软件都成为了美国获取情报的渠道。

该纪录援引英国《卫报》和《纽约时报》公布的文件称,美英两国的情报人员假扮“玩家”,曾渗透入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第二生命》中,收集真正电脑游戏玩家的纪录,监视游戏玩家。而实际上,这两款游戏的中国玩家最多。

此外,据媒体报道,斯诺登披露了一批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显示,腾讯聊天软件QQ和中国移动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飞信竟然也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视范围之内。(记者史竞男、白阳)

美国在全球范围广泛从事秘密监听 包括各国政要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表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指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广泛从事秘密监听,包括各国政要。

该纪录援引2013年底英国《卫报》的报道称,包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等多达35国领导人都出现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名单上。

该纪录显示,德国《明镜》周刊今年3月29日援引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2009年针对122名外国领导人实施监控,并建有一个专门存放外国领导人信息的数据库,其中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报告就有300份。据德国“明镜在线”报道,联合国总部、欧盟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都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范围之内,监听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商业等领域。

该纪录还称,斯诺登提供给英国《卫报》的一份文件显示,美方设于英国北约克郡一处情报分支机构在2009年的20国集团峰会上监听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与国内的卫星通话。这次监听的时间是梅德韦杰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后数小时,两人在会谈中刚刚就建立互信达成共识。(记者史竞男、左元峰)

美国制定网络攻击目标名单 意在“先发制人”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表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指出,为实现其安全目标,美国情报机构专门制定了网络攻击目标名单。

行动纪录称,2012年10月,奥巴马签署一项名为《美国网络作战政策》的总统指令,要求美国国家安全和情报官员制定一份美国可以进行网络攻击的目标名单。指令规定,为实现美国在全世界的国家安全目标,美国可以动用独特的和非常规的武力,在事先不进行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发动攻击。

行动纪录援引荷兰《新鹿特丹商报》的报道称,斯诺登披露的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从30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处获取数据;另外,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在黑色预算支持下开展了以80多个区域为基础的专门收集服务行动;不仅如此,美国国家安全局下属的获取特定情报行动办公室已在全球超过5万台计算机中植入了窃取敏感信息的恶意软件,主要目标为中国、俄罗斯、巴西、埃及、印度、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及东欧部分地区;美国还通过拦截英国、挪威、日本等国的卫星数据,进行外国卫星情报收集。(记者白阳、史竞男)

美国情报机构、政府和私营企业在情报监控上“无缝合作”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表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指出,美国在秘密监听上不择手段,情报机构、政府和私营企业间进行了“无缝合作”。

行动纪录称,美国情报机构设立的与互联网监控直接相关的项目近十个,涵盖互联网、电信网,不仅有语音电话,也包括各种互联网信息。

行动纪录援引《华盛顿邮报》2013年8月30日的报道指出,2013年美国情报预算高达526亿美元,其中网络行动预算占43亿美元,约占8%。自2007年9月11日开始从微软搜集信息,直到2012年10月开始从苹果搜集信息,美国情报机构与私营机构尤其是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监控合作迄今已持续6年多。

行动纪录还指出,美国利用强大的大数据处理和运用能力大幅提升监控范围和深度。美国国家安全局拥有一种名为“无边界情报员”系统,该系统以30天为周期,可从全球网络系统中接收到970亿条信息,再通过比对信用卡或通讯纪录等方式,几近真实地还原个人的实时状况。(记者白阳、左元峰)

美国情报机构突破法律限制控制网络信息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表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指出,美国情报机构一直致力于或明或暗地寻找其国内法律漏洞,突破法律限制,谋求从源头和根本上控制网络信息。

行动纪录称,“9·11”事件后,美国开始建立监控项目的总统授权,其中的“国内收集”一度被解释为允许对国内信息包括美国境内和美国人的通信信息进行收集。其后数年间,这类行政命令的效力、范围和法律依据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

2006年5月24日,国外情报监视委员会改变了对《爱国者法案》第215条内容的解读方式,允许联邦调查局与国家安全局分享与恐怖事件调查相关的“商业纪录”。自此,美国政府每3个月向大型电话公司下达数据索取命令。

行动纪录指出,“棱镜”事件反映出,以国家安全局为主的美国情报机构,实施互联网信息监控和信息获取的手段主要有从光缆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数据,直接进入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获取,利用美国国安局的特别机构主动、秘密、远程入侵获取三种。美国国安局将其行动描述为“计算机网络漏洞利用侦查”,其实质就是网络攻击窃密。(记者白阳、王聪)

美国全球监听引发广泛批评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表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指出,“棱镜”计划曝光后,引发了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全球范围的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我们必须信任我们的盟友和伙伴,而这种信任如今需要重新建立。”

行动纪录称,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巴西总统罗塞夫和时为墨西哥总统候选人培尼亚·涅托的通信纪录,引发巴墨两国政府强烈不满。由于美方未在巴方要求时间内对监视行为作出解释,罗塞夫推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美国在马来西亚进行监听的消息曝光后,马来西亚外交部也致函美国驻马大使表示抗议。

九大主要国际公民自由联盟发表联合声明称,“棱镜计划”违反国际人权公约,“如此庞大而无孔不入的监视行为违反了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两项最基本的人权。”

在美国本土,批评和抗议的声音此起彼伏。美国民权联盟官员严责美国国安局称,该局越权监控私人讯息,侵犯“美国人民生活的每个层面”。

针对美国的全球监听行动,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数字时代的隐私权”决议,强调非法或任意监控、截取通信、非法搜集个人数据是对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侵犯。

该纪录援引德国《焦点》周刊的报道指出,“多年来美国一直以‘中国间谍和黑客攻击’为由向中国施压。而实际上,美国自己才是窃听者。”德国新闻电视台称,美国几乎在全方位监听“整个中国”,“说到底,这是因为美国害怕中国超越自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