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端午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2)

回顾端午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2)

摘要:2009年10月初,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来喜讯,由湖北省代表中国三省四地联合申报“端午申遗”顺利入选。此次中国共有22个项目成功进入世界非遗名录,而端午节是唯一的传统节日。

◆紧密的申遗步伐

其实,在此次多省联合为端午申遗前,关于对秭归的传统民俗端午节申请非遗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歇过。

2004年6月,秭归县文化局正式向湖北省文化厅行文请示,要求申报秭归端午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秭归将端午节申遗,当地政府官员坦言,是因为韩国将“韩国端午节”申报世遗,这让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都感到了危机,作为屈原的后人,他们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只有进入了中国首批 “申遗”名录的项目,才有资格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但当时秭归的端午节习俗还尚未收录入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让当地文化界人士更感觉到了紧迫感。

秭归政协委员冀士清在深入调研后,撰写了《落实经费,尽快启动“秭归端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提案,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重视。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申报“秭归端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2006年6月,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后,秭归开始进一步寻求将端午习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途径。而同时,包括湖南汨罗、江苏苏州等地,也都开始了各地端午申遗的步伐。

2009年3月18日,秭归向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交了授权书,同意将秭归县文化馆、秭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的民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使用申报材料开展宣传推介等公益性活动。

2009年3月,向省文化部门提交端午习俗授权书的,还有湖北黄石。

◆减少争议着眼分享

端午节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此之前,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甚至归属,都曾经在国内各地引起了一些争议。

2008年8月,湖南和江苏两地,就曾经为端午节究竟是祭祀屈原还是为纪念伍子胥产生了广泛的争论,甚至惊动了两地文化旅游政府官员出面解读。

对于这个说法,卢丹认为,秭归人对这样的争议表现得很淡泊,不会去参与到争论中去,但“中央10台播出的端午诗会应该是对端午缘于屈原,缘于秭归的最好证明。”

她说,“不管哪个媒体,端午的出发点不同,但最后又都归于屈原与诗,我们很欣慰,秭归更是很欣慰。”

而三省联合“打包”为端午节申遗,是否意味着大家抛弃原有的争论,而进一步着眼于如何将这个传统节日继承和发扬下去?

卢丹说,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将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各地都有好处的事情。

而且,“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秭归应该是所有端午申报地中知名度最高的,打包申请会更利于秭归端午习俗的发扬。”

其实,三省联合申遗也是由湖南汨罗市主动提出的建议。曾任汨罗市屈原纪念馆馆长近20年的刘石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为了使端午申遗有更大胜算,应将端午习俗和屈原的家乡秭归联合 “申遗”。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认为,此次通过三省四地的密切配合,中国端午节申遗具有了更大的成功可能。

有专家认为,更重要的在于,在三省四地联合申遗的背景下,将此次申遗的“抱团之风”持之以恒,摒弃功利之念,不受任何局部与团体利益左右,从长计议,理性务实地做好规范保护事宜,同时通过各种活动与载体向全国民众普及端午节历史文化。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