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民主决策,无疑是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河南省渑池县从2005年开始探索决策机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运用“事前静态评估、事中动态跟踪问效、事后结果总结完善”的方式,采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方法,聚合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治理合力,收到良好效果。
“善治疑难杂症,不如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正如渑池县委书记张松林所言,重要决策、项目建设等很多事情不再是政府单独说了算,而是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这样一来政府和群众的意愿更加合拍,矛盾产生的几率就会达到最低值。
干什么怎么干
先听群众意见
推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机制
“314省道终于改线了,让我们免去征地、拆迁之苦,谢谢你们,仁村乡南坻坞村刘明勤等30余户农民向您致谢!”采访中,记者在渑池县信访局信访评估科看到这样一封感谢信。
原来,南坻坞村地处丘陵山区,交通不便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当地村民听说314省道改建后通过该村时喜忧交集。喜的是困扰多少年的出路问题将得到解决,忧的是314省道要从该村中间穿过,需要占用耕地30亩,拆迁房屋15间。
“俺村的地本来就少,人均不到一亩三分地,征走了口粮田,俺们的日子以后咋过?”刘明勤告诉记者。
刘明勤等30余户村民在314省道改建工程评估时,直截了当地向信访评估小组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和意见。
“干什么,怎么干,先听群众意见。” 信访评估小组将刘明勤等人的建议归纳汇总后,县信访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与县交通主管部门协商,建议考虑群众实际情况,将线路北移。经过与上级部门的协商、沟通和技术人员的实地勘测,最终采纳了群众意见,314省道从该村北部山坡上穿过。
“公众参与重要决策,是变‘闭门造车’为‘开门纳谏’。既让群众有一个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又让政府跳出‘拍脑门’决策的怪圈,还能够借助专家顾问团的力量,保证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渑池县委群众工作部部长张光明认为。
“政府在314省道改建前就组织评估,又这么尊重我们的意见,咋还好意思再添乱哩!”因不满土地被征,曾多次表示到省城上访的南坻坞村王姓村民说。
事实上,很多不稳定因素都是由于当事人对政策的制定不知情、不理解,认识有误区造成的。“社会治理创新就是要正视这些矛盾,想办法、解难题、促和谐。”张光明认为,“只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把决策权交给群众,保证群众利益不受损,矛盾就能化解在萌芽状态。”
“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让包括刘明勤在内的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受到群众的青睐。数据表明,2010年以来,渑池县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群体赴省进京上访事件,2013年全县信访量与2012年相比再次下降21%。
项目建不建
群众说了算
搭建群众参与快速通道,提升群众话语权
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理念的转变决定着矛盾化解的能力。在一些社会治理领域,渑池县搭建群众参与的快速通道。
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服务”、从“单向约束”向“互动管理”的转变,确保群众话语权,使群众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
“为确保准确听民声,解民意,我们专门开辟了短信、电话、网络、表格、意见箱等五条群众参与的渠道。”渑池县信访局信访评估科科长吴军才说,“群众对项目的满意率达80%以上,进入审批立项和研究决策过程;达不到80%,根据群众意见、专家建议,对原方案进行重新审查、修改完善;低于60%,坚决予以否决。”
“仰韶大街路两侧已经加装了护栏,谢谢!”记者在渑池城管部门短信平台上发现这样一条短信。
经询问,原来是2013年9月7日,城关镇居民王玉峰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您对仰韶大街改造有何建议,感谢您在百忙中回复”。王玉峰当即回应,提出路两侧加装护栏等建议。
渑池县在整修仰韶大街时,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谋划,城管部门通过张贴公告、发放征求意见表、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整修道路的意见建议。
通过对收回意见建议进行归纳,90%市民的意见建议聚焦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上,渑池县听取群众意见并加快实施。三个月后该工程完工通车,王玉峰短信致谢。
小寨街原有街道狭窄,房屋破旧,渑池县准备开发兴建一条仿古商业街。但通过调查,不少居民对该项目的拆迁有意见。经过综合考虑,县政府决定缓建这一项目。
2006年,南方一客商投资1亿多元、建设高档包装箱材料生产线的项目被责令重新选址;
2006年,渑池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大楼的选址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后北迁至黄河路北侧、交通便利的无居民居住区;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