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渑池县支柱企业“东方希望铝业公司”急需新建赤泥库,政府拟批建在靠近企业的一荒沟里,经信访评估和专家论证,建于此将污染水源,后重新选址建设。
效果好不好
要看民意表
群众与党委政府良性互动,实现把“好事”办好
当前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绝大多数都可以溯源到利益关系。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的核心,是让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们在进行利益对话时,都享有公平的权利。
2011年7月13日,一场普通的村民代表大会在渑池县城关镇孟岭行政村野狐沟村民组举行。
“在座的各位都去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安徽小岗村、漯河南街村考察过了,今天请大家一块说说,对建设万洋国际商贸城还有啥意见,自己有啥想法,最后再把意见和想法填到这张‘渑池县重大事项决策(实施)征求意见表’上。”主持人、村民组长杨松周开门见山。
因反对建设商贸城,对征地和拆迁不满意,村民李明德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但这次不同,除村干部外,参加会议的还有镇信访评估小组工作人员。
“我要说!”李明德抢先发言,“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没地了还算农民吗?”
“你别激动,我先给你算笔账。”杨松周劝道,“1亩地一年的纯收益不到500元,你把你家的征地款存到银行,一年的利息就3000多;商贸城建成了,你还可以去打工,每个月又收入1700多块;你家又分了两套房、一间门面房。你自己算下哪个更划算。”
“反正我就是不同意……”李明德支支吾吾,口气明显弱了下来,最后慢慢也就同意了。
这是渑池县针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项目建立意见征求反馈机制的一个场景。
5月12日,记者在万洋国际商贸城,见到了正在做买卖的李明德。提及他当年反对建设商贸城的话题,李明德挠着后脑勺笑了,“只要俺的利益不受损,咋办都中。”
“你别看他穿着不咋地,人家可是有钱人啊。”李明德一旁的同行打趣道。
“大众”与“小众”的利益协调,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建立跟踪问效机制,把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作为衡量决策是否科学的标准,避免了“好心”办“坏事”的出现。
渑池县在实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以及推进其它重要工作前,都要对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加强事前预防,并进行事中动态跟踪问效、事后效果总结完善,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民主。张松林说,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执政理念问题,把群众放到主人翁的地位上,解决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