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纯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上集)(3)

摘要: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强调要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筋固本的基础工程,提出要在我们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如何深刻解读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当代中国,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本次讲话的精神,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问题为大家做精彩报告。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想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当代中国,当代世界的一些新的情况,对当代中国人对我们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思想观念,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渗透影响的态势,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认识,必须搞清楚的国内外的环境条件。这个环境条件是什么呢?我们想主要有以下三个大的环境条件,这三个大的环境条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就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我们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也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个国内外条件。这些国内外条件,第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家清楚我们这个改革开放,我们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非常明确,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我们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已经明确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营机制。

那么经过十年的努力,在党的十六大之前,我们已经初步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2013年以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这大概20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的改革任务的推进、全面的展开,大家看的很清楚了,我们全社会,我们经济发展的这个体制、机制和环境,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的背景。这个大的背景不仅不同于我们建国以前,我们过去是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那个背景和现在大不一样,我们建国以后,包括在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以前,我们当时建国初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么一个时期,就是1956年以后我们完成了“一化三改造”,在中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它的主要特征大家都熟悉,过去所有制上是“一大二公”,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在农村虽然这个土地是农民群众集体所有,但是劳动的方式都是以人民公式为单位把农民组织起来,包括分配的方式,都是拿公分,挣公分。

所以当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的整个经济制度生产关系是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体制,虽然在我们当时建国初期也起过一些很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一些缺乏活力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后来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大家熟悉的,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的国有制,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国有制里面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企、央企现在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还要发展混合所有制,还有股份制等等。

在这些所有制之外,还有私人所有制,还有外资所有制,所以中国的经济体制市场关系,我们不要说和旧中国不一样,就是和改革开放之前也已经大不一样。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情况下,作为经济活动的最活跃的单位是人和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人和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那企业也好、人也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都要努力争取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个是所有企业搞经营活动,所有的人参与经营活动,它都很明确的一个行为的准则。

那么这个行为的准则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的必然结果、必然要求,因为你搞市场经济,你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尊重价值规律,要努力争取效益最大化,努力实现以较小的投入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这个是在搞市场经济,搞经济活动来讲,它是必然的内容和必然的要求。但是这样的必然的内容和要求引起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就构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样一个客观的规律,这样一个经济活动的必然要求,无时无刻不在告诫人民,提醒人民要多赚钱,要尽可能的减少成本多争取更多的效益,所以对于全社会、对于全体人民,应该说形成了一个高度看中、努力追求个人利益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经济环境,这是一个大的环境。

第二个大的环境就是全球化,全球化逐步的、不断的加深加剧。这个全球化,我个人认为表现在多方面,它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企业和外国的企业,外国的公司到中国来办分支机构,中国企业的全部活动,不光是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在全球之间的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并日益加深。不光是这个,思想文化的交流交往,人员的交流交往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地球的这个位置和那个位置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这种交流交往其频繁程度、深刻程度前所未有,距离、困难越来越少,这个是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交往,中国人出国,外国人到中国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所以这种全球化的加剧加深,给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很自然的带来直接的影响。

过去我们讲这个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和外国人的交往,知道外国人怎么处理问题,有哪些思想观念,有哪些文化产品,不要说这个在封建社会,不要说是个人,国家知道这样的东西也很少,你要说在有些偏僻的山村,不要说外国人,有些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山村,地球是圆的也不知道。在我们中国因为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也有很多人从未出县、未出省、未到北京、未到其它的地方去,所以这样的情况,封闭条件下的情况下,它的思想观念的来源,渠道很单一。而我们现在在全球化加剧的情况下,思想观念的来源渠道十分丰富。外国人直接到中国办企业,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它公司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带过来直接影响到员工。我们还有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直接间接的参与中外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科技交流、教育交流,所有这些交流,它本质背后,都是思想文化的交流,都是价值观的交流交融。所以我们说在全球化这个条件下,不同文明的交往、不同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至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交流交往,前所未有。这些交流交往,别的国家的、别的制度的、别的民族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我们中国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渗透前所未有。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第二个方面的背景状况。

第三个背景状况是互联网,说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个国家,整个世界这个信息获取的方式,这是丝毫不为过的评价。在互联网情况下,传播的一些消息速度之快,这个也是前所未有。美国发生的事情、埃及发生的事情,第一时间可以让中国全体人民所了解这个信息。我觉得互联网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方面,还有一个就在过去传统媒介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的一个现象,它就是个人都可以开微博,所谓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通过网络媒体一个平台,不仅发布信息,而且散布观念。它的要害在于,发布的这些信息,散布的这些观念,它没有一个,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社会、国家或者是组织上给予的一个过滤机制、选择机制和把关机制,这个没有,到现在还没有形成,可以这么讲。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