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海面临四重羁绊
中国对南海U型线(断续线)内诸岛的历史性所有权不必赘述。就主权宣示而言,国民政府曾于1946年底派舰队巡视西沙、东沙、南沙诸岛,立碑宣示主权,并驻扎其中一些岛屿直到1950年国民党军队撤出。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部署到西沙永兴岛,南沙一些岛屿则被法军重新占领。法军1954年退出后,中国台湾方面于1956年再次进驻南沙主岛太平岛,延续至今,构成对越、菲声张南沙主权的极大掣肘。
正由于二战后绝大多数时间内,西沙和南沙的主岛均由中方控制,越、菲等国才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敢觊觎中国南海。事实上,河内直到1975年才开始对西沙、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但仍没有对中方断续线表示异议。同样,菲律宾在1970年代以前也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相反的证据却很多,从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到1951年《菲美共同防御条约》都可找到。马尼拉在南海跳得越高,越证明其心虚。
应该看到,南海争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主因在于,自1970年代初开始,菲、越等南海周边国家受到双重利益的诱惑,一是科学调查发现南海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二是国际社会开始讨论沿海国海洋管辖权应从狭窄的领海扩展到200海里范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草案赋予符合条件的岛屿与大陆同等的权利。这样,中国与周边国家悬而未决的海域划界问题演变成了岛屿争夺。
还应该看到,新世纪以来,中国南海逐渐被美国、日本、印度等区外大国盯上,南海问题演变成为美日制衡中国、牵制中国崛起的撬杠与支点!当前中国在南海面临着四重羁绊:一是菲、越等南海当事方,独自及日趋明显的反华合作;二是菲、越等南海当事国,联合东盟,试图用规则(如谈判中的“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约束中国;三是日本以建立“正常国家”为诉求,试图打造的“价值观同盟”;四是美国主导的,以重返亚太、再平衡为口号,通过其盟友与伙伴组成的“亚洲版北约”雏形。这四重羁绊的当事国,既相互联系,也各有战略重点,对华政策上也有区别,但在共同牵制中国、争夺南海利益上目标一致。
中国南海的局面,已从1970年代海洋法公约草案所引发的“蓝色圈地运动”,演变成现在的大国间地缘政治博弈。有观点认为,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正在被菲、越等国利用来扩张海上利益,不断制造事端,以造成侵占中国利益的既成事实。对此,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认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是通过忍让、退让换来的,而是通过主观的努力、主动的捍卫保卫得到的。如果把维护主权和“战略机遇期”对立起来,那么就会丧失掉这个机遇期。在新一轮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如何掌握主动、顺势而为,对中国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