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众路线与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

论群众路线与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

政党价值观是政党的核心要素,在政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决定和支配作用。政党实质上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级或利益集团高度分化的产物。政党价值观是立足于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取向的,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基本理念取决于它采取何种价值观。政党价值观分为核心价值观和派生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政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文化积淀形成的,是其中最重要和最稳固的部分。从本质上看,政党的核心价值观是对政党宗旨的高度哲学抽象,回答了政党“为什么人”的问题,体现出该政党的性质。

先进性与否是政党价值观的根本问题。政党价值观的科学与否正是该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体现。当今世界各国的政党,无不努力向民众展示其价值观的先进性。衡量一个政党价值观先进性与否是三个标准的有机统一,即它能否必然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能否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否代表先进阶级的根本利益。历史与现实证明,一个政党能否在价值观念上吐纳新,涉及它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及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前途。例如,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确立的民主价值观是对封建“以君为本”观念的挑战,但是由于执政的国民党逐渐沦为一小摄官僚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等代言人,不能真正贯彻民主理念,最终丧失了统治地位。苏联共产党虽然宣称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代表,但它在价值观上只强调工具的合理性,在现实中确立中央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高速发展,忽视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也避免不了解体的历史命运。

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立足点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最基本原则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念,摒弄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的物本主义倾向,才能够使自身成为具有真正先进性的政党。尤其是作为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需要运用国家权力解决好人民对于自由全面发展这种“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和“历史形成的需要”①的满足及实现程度,这要求党在执政中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以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作为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执政价值观的本质和核心,为人民谋利益、创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是一个根本要求。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最高价值取向,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念和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的内在同一性。

在党成立至今的90多年年里,其核心价值观经历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转换。“以人为本”价值观是中共在三次价值观转换中最终确立的,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观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发扬“为人民服务”理念,其出发点是动机合理性,然而,由缺少生产力支持和制度上的保证而难以贯彻。邓小平为落实“以人为本”,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建设,使动机的合理性在工具合法性的层面上加以落实。胡锦涛和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复归。可以说,群众路线开辟了靠艰苦的群众工作而不是法律制度赢得领导和执政合法性新路径,并为党的权力来源提供了稳定、持续而深厚的民意认同基础。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是人民哺育和培养了党的干部,才增强了组织的活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曾指出,党的真正优势表现在群众拥护上,把优势建筑在权力上是靠不住的。②靠艰苦的群众工作获得合法性,保障了中国革命在经济物质恶劣的条件下取得胜利,并在执政已经具有法律基础和保障之后,仍然能够依靠党的群众路线获得夯实执政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