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改革的深化,给党的核心价值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国际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交融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经济和传播媒介的优势,竭力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党的政府对文化渗透丧失警惕和缺乏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势必落入“两化”、“分化”的陷阱,使国家的主流文化精神丧失,核心价值理念的崩塌。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正在于此。只有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
当前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呈现出诸多的新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分配的不公正导致贫富差距的日趋拉大,组织吸引力的弱化,上访、请愿、游行和罢工等群体性事件频发,虚拟化的网络世界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等,使传统深层次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其一,各种矛盾汇集带来了多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不同阶层均根据自身的利益去评判和选择价值观,对于原有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致使一些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无所适从,这就迫切要求党的价值观能够对深化改革中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其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人的拜金主义思想,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形成以物为本的价值观,是金钱和物质对人的异化,是与党努力实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背道而驰的。其三,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有所滋长,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官僚主义、个人崇拜等观念沉渣泛起,对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左”的和“右”的思潮泛滥,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四,作为党的政策的执行者,各级政府在理念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偏差和失误,管制型政府观念的影响致使一些官员认为政府应当支配一切,盲目追求以GDP为主的经济增长,大搞政绩工程,违背“凡是市场能做的都由市场做”的准则,忽视市场经济中主体和利益的多元化,经常以人民的利益为借口做出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造成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由于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在值观方面的偏差,使党群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遭到破坏,因此,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必由之路,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遵循“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在现实条件下切实的贯彻和应用得出的必然结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⑦这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群众路线是衡量党的核心价值观工作的标尺和准绳,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就要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党要把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问题。这就要特别强调党广泛代表群众利益的政治使命,不能够视群众路线为一项具体的政策,必须采取强制的体制、结构上的改变,通过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群众的政治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进而确保群众合法权利和利益的实现。同时,把满足群众的切实利益作为着眼点,正确处理群众的长远、整体利益与眼前、个人利益的关系,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这意味着各级政府不能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群众的长远利益,损害群众的积极性。
其次,促进“以人为本”价值观念的提升,切实树立具有时代内涵的群众路线。“以人为本”的确立,人民开始前所未有地构建新的和谐的社会主体,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再次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主题;以科学发展观承将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从“群众”到“人”的理念演进,最大程度扩展了“群众”的内涵,完成从革命型群众路线向和谐型群众路线的历史性转换。群众路线在新时期中内涵的丰富,是要以现代民主政治理论为指导,正确理解政党、国家、人民的关系及党的权力来源和本质;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为了人民,强调发展要依靠人民,凸显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的道路。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影响群众路线运作的问题。题中的首要之意是推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发挥党员积极性,紧密结合党组织的职能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来开展群众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各种制度的优势,着力建立情绪处理渠,为群众的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化的渠道,采取治本之策,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基本矛盾。推进干部管理制度建,突出强调加强干群关系的相关制度,既要确立正确的工作评判标准,把干部的提拔使用与其作风表现挂起钩来,又要要健全、完善干部政绩评议制度,加大竞争选拔的民主性公平性,强调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切实解决影响群众路线运作的社会公正问题和腐败问题等。
最后,要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工会、青年团、文件、报纸、电台等传统载体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社区、行业协会、民意调查机构的职能,听取群众呼声。创新宣传说教、学习讨论和行动示范等传统的交流形式,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沟通,就要积极创造如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参与的走访、诚恳咨询、政务公开、决策公示等有效形式。其中要利用新兴网络技术,如官方网站、政务微博、网上发布会、网上党校、网络发言人等新形式,努力规范疏导上访、抗议、网络维权等体制外政治参与形式。这些做法使信息公开、群众的知情权逐渐扩大,增强了政府与群众的互动。
总之,只有破除当前群众路线存在的观念性障碍、制度性障碍以及技术性障碍等,才能构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样才能把党的优良传统的一般要求,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局面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把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光大,实现党的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285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⑥《刘少奇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4页。
⑦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