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一张纸将改变什么?(3)

户籍改革:一张纸将改变什么?(3)

户籍改革的硬骨头怎么啃?

截至2013年底,重庆农民工整体转户100万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28%提高至2013年的40%;近日,广东表示将全面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直系亲属投靠条件;全面放宽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入户和中小城市(城镇)落户政策……

在户籍制度改革上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改革要啃硬骨头,而户籍改革这块硬骨头看似更加难啃。户籍改革的本质是要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诸如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利益粘连,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这或许也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号角吹响多时但成效并不显著的原因所在。

蔡禾表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将户籍与依附其上的公共产品相分离,让这个人口快速流动的国家中的公民无论到哪里都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公共产品,而不是通过迁移户口才能获得。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是淡化户籍,就是把与户籍制度挂钩的公共品服务慢慢取消。“如果有一天,中小学教育、高考、社保、医疗等都与户籍制度脱钩了,户籍制度的改革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

另外的现实是,中小城镇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有限,放开的中小城市的城市户籍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前不久一个调查显示,我国75%以上外来打工者不愿放弃他们的农村户籍。

“原因很简单,他们想获得大都市、发达地区的户籍却得不到,而本地的城市户籍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农村户籍还能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土地是稀缺资源,未来增值潜力很大,那些早已进城的农民都不愿意放弃农村的土地,他们觉得他们持有的农村户籍以后会越来越值钱。”郑风田分析说。

因此,在郑风田看来,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将户籍制度与城乡一体化联动改革。土地不能转变为财富,是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一体化的阻碍之一。农民进城后,多数时候表现出“两头靠”的特性,他们既要在城市挣钱生活,又不敢放弃农村的土地。郑风田建议,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可以给外来人口解决户籍等相关福利,让外来人口拥有住房,而他们在原籍的土地由国家有偿收回。同时,中央可以根据收回土地的指标,给解决农民户籍的城市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

李铁也认为,如果农村宅基地不能流转,户籍制度改革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就很难实现。此外,他表示,户籍改革实行差别化政策是必需的。“有的城市人口严重倒挂,就不可能和外来人口很少的城市使用相同政策。超大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和中小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城市的主城区和辖区也应该有所区别。”(本报记者 陈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