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向问题叫板 让群众叫好

渝北区:向问题叫板 让群众叫好

摘要:今年以来,渝北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渝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安全稳定、民生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发出了“五个拷问”,通过深刻分析,总结出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宗旨意识淡薄、政绩观存在偏差、制度执行不力、对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抓开放开发的能力不强等深层次原因。

除作风之弊、扫行为之垢,犹如去心腹之患。这个过程,既慢不得,更等不得。

今年以来,渝北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渝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安全稳定、民生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发出了“五个拷问”,通过深刻分析,总结出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宗旨意识淡薄、政绩观存在偏差、制度执行不力、对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抓开放开发的能力不强等深层次原因。

拷问问题需要勇气,解决问题则需要智慧。近段时间以来,这“五个拷问”成为渝北区查摆整改问题的“指挥棒”。

“五个拷问”因何而来

今年2月底,到渝北任职不久的区委书记沐华平因感冒到区人民医院就诊。一路走来,各个走廊里摆满的病床让沐华平大感诧异。看完病后,他向医院院长刘明涛询问情况。

原来,渝北区人民医院已建成70年,上个世纪占地15亩、3万多平方米的“大医院”,如今已远远无法满足看病需求。面对逐年递增的就诊病人,不得已,医院只得在走廊过道上见缝插针地安置床位,硬生生从原有的200多张增加到700多张。

刘明涛告诉沐华平,渝北区全域没有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也是导致该院打拥堂的原因。3年前,区人民医院新建三甲医院项目就敲定了,但由于规划等问题迟迟未能动工,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

听完刘明涛一席话,沐华平陷入了沉思。

善听意见,才能找到真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着力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3月初,按照“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的12字工作法,渝北区委下发一份重要文件,要求区领导带头开展直插村(社区)的“最后一公里行”活动,41名区领导全覆盖、面对面、零距离地走访320个村(社区),缩减空间距离、直达“服务终端”、畅通“信息末梢”,倾听基层呼声,了解群众意愿,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41名区领导带着诚意、带着感情、带着资金,一步一步走下去,将开门搞活动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他们通过召开院坝会、与村(社区)“一把手”谈心、走访信访群众等3个规定动作,收集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1000余个,问题主要涉及道路交通、人畜饮水、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社会救助等近30个类别。

3月初,渝北区大盛镇大盛村68岁村民周光谷在河边散步时,一个陌生人主动和他拉起家常。聊着聊着,周光谷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儿子媳妇今年回家过年时告诉我,现在外面人人都说渝北好,高楼多、企业强、发展快。可不瞒你说,外界所说渝北区的种种好,我还真没感觉到。去年,我种地只收入了1万来块,村里乡亲水平差不多。你说,区里的领导是不是把咱们农民搞忘了?”

与周光谷摆谈的是渝北区区长赖蛟。回到办公室后,赖蛟第一时间找到区农委分析情况。一系列数据让他皱紧了眉头:2012年、2013年,渝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在主城倒数第一,2013年的10575元与第一名的14016元相差甚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赖蛟在工作笔记上写道:渝北广大农村地区的条件还很差,43万农村人口致富奔小康的任务还异常艰巨。

渝北区委副书记彭建康在走访归来后的调研报告中这样写道:“最后一公里行”我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群众积极性这么高,比如在龙塔街道工农社区召开民情恳谈会,9点钟的会,多数居民8点半就到了,能坐四五十人的会议室早早就座无虚席,参会的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妈,也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群众有问题、有意见首先想到的是找党委政府,这说明群众对党委政府是信任的,也是充满期盼的。二是没想到我们的工作离群众的期望差距还这么大。虽然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总体是认可和满意的,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下大力气改进。

如同彭建康所说,除农村问题外,几个符合渝北区实际、经年未决的重点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

去年区里挂牌安全生产隐患12件,只排除5件。隐患整改率低,重大隐患整改率仅为42%。

渝北区规划了却没有建设的城区学校达到27所。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过标准班额的班就有697个,超班人数达6000余人,50人以上的城区“大班额”比例达77%,占比数为主城区最多。比如,宝圣湖街道目前只有2所小学,按照标准配额,还差40个班。

2012年以来,渝北区查处干部87人,大要案52件,涉案金额逾3000万元,其中处级干部27人、部门一把手6人。

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一个个疑问、一个个不解、一个个困惑在区领导的脑海里闪现,促使大家有了回头看的勇气,从思想根源上激荡起了深刻反省、总结教训、查找原因的“照镜子”意识。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小忠不止一次谈起自己“最后一公里行”的感受:“数天的行程,我从剖析制约农村经济社会深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到考虑新的条件下党员干部如何更好履职尽责等,都有了新感悟、新思考、新震荡,应该说,这既是一次履职之行,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更是一次学习之旅,即行即思,不敢懈怠。”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