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棱镜门”时代的网络安全:“去美国化”渐成气候

后“棱镜门”时代的网络安全:“去美国化”渐成气候

美国政府凭借其技术霸权,妄图在网络空间实现其在现实世界中未能得逞的霸权梦想,肆意对包括多国领导人在内的全球网民进行监听、窥视,激起全世界的强烈反对。事实表明,一向标榜“民主”、“自由”,鼓吹“人权”、“互联网自由”的美国政府,却在暗地里对全球网民干着见不得人的龌龊勾当:收集无数的个人信息、大肆侵犯个人的隐私......尽管美国政府的这些行为是打着“反恐”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披着法治的外衣,遮遮掩掩地进行了多年、甚至为一些专业人士所了解,但经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曝光,让素有“偷窃癖”爱好的美国政府在世人面前裸奔、完全颠覆了美国政府苦心营造多年的“道德卫士”形象,让美国政府威信大减、颜面扫地、灰头土脸。正因如此,斯诺登获得世界众多网民的支持,而报道“棱镜门”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Guardian)更是获得2014年的普利策公众服务奖。

如今,“棱镜门”事件发生已经将近一年,国际社会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后“棱镜门”时代来临

“棱镜门”事件表明,美国滥用技术优势、充当网络空间“国际警察”和偷窥者的霸权举动,对互联网构成新的安全威胁;并激化了大国之间原有的安全焦虑,激起了史无前例的国际反应;包括其盟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不再默认美国有超越其主导制定国际规范之上的行动自由;并促使各国将网络信息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层面,对美国的戒备、防范心理增强,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安全战略或政策。截止目前,全球共有约50个国家已经或将要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网络强国竞相发展包括网络部队和网络武器等在内的网络攻防力量,网络空间军事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棱镜门”标志着“泄密时代”到来,造成广泛的心理恐慌,敲响了全球网络安全的警钟;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鼓励其他国家以安全为由强化监听和审查能力,将本国公民的有关数据存入境内服务器,以数据主权为核心塑造网络行为规范。基于安全考虑,各国网络设施的国产化大幅提高,在网络建设中更倾向于选择本土产品。各国更倾向于用国际机制、制度等方式方法,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棱镜门”撕下美国政府“双重标准”的虚伪外衣,其公信力在国内外大打折扣,对其国际形象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成为众矢之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同步性越来越明显,网络技术方面的“一超多强”格局日益凸显,但网络空间的“数字鸿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日益扩大,美国仍然实力最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上的进步给网络安全既带来挑战、也提供了机遇;网络空间的扁平化、非中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但网络安全仍然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威胁、尤其是各国之间缺乏互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