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部门走出“塔西佗陷阱”阴影的基本框架

信任危机部门走出“塔西佗陷阱”阴影的基本框架

重塑政府信任危机部门的社会信任(西方学者称为“信任修复”)是当前我国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反腐斗争利剑,从不少政府部门揪出了“老虎”和“苍蝇”并公示于众,这是极大的好事。但在“塔西佗陷阱”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也使这些部门因发生腐败而导致社会信任下降。为使信任危机部门尽快重塑社会信任,更好地担当起组织和指导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职责,本文提出如何通过自身和党委政府的努力,彻底消除“塔西佗陷阱”阴影的基本框架。

西方政治学里有个著名的定律叫“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信任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反腐斗争部署,从政府部门中揪出了不少“老虎”和“苍蝇”,并将他们的违法违纪事实公示于众,这是极大的好事。但在“塔西佗陷阱”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也使这些政府部门(以下统称为“信任危机部门”)的社会信任即刻下降。那么,信任危机部门如何尽快重塑社会信任,更好地担当起组织和指导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职责?笔者认为,以强烈的进取意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强化“防控廉政风险”建设,以过硬的反腐倡廉新成效,促成公众自觉摆脱“塔西佗陷阱”阴影的纠缠,这是信任危机部门重塑社会信任的基本路子。

一、正视危机:信任危机部门应增强 重塑社会信任的现实紧迫性

政府部门的“社会信任”,是指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部门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是政府部门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民众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社会信任直接影响着民众是否自愿地配合政府部门行政。 (注1)据此涵义,信任危机部门重塑社会信任,具有如下现实紧迫性。

(一)重塑社会信任是政府部门汇集推进改革强大正能量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推动全党全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注2)这就告诉我们,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抓手做好群众工作,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是政府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实践证明,广大干部群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熟悉的党政机关和部门的信任决定的。以民政部门为例,一头连着国计,一头系着民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部门,民政工作领域的23大项100多小项业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尤其是与受灾群众、困难群众、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生活息息相关。 (注3)可以说,信任危机部门同民众接触之广,民众对信任危机部门十分熟悉,民政部门的社会信任度,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政府的各部门,与民政部门大体相同。正因为如此,重塑社会信任,是汇集推进改革强大正能量的迫切需要,是信任危机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

(二)重塑社会信任是政府部门完成三中全会赋予自身改革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全部要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实施。按照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卓有成效地推进本系统本部门的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部门的紧迫政治任务。以民政部门为例,笔者粗略查阅《决定》全文发现,在《决定》提出的全面改革60条、55项重大改革任务、300项改革的举措中,民政部门担负着艰巨的任务。除了在第29、47、48条中专门集中提出民政任务之外,还在15、16、22等9个条文中夹杂有涉及民政的任务。对于政府部门如何完成《决定》所提出的深化改革任务,习近平要求必须强化“督促落实”。那么,信任危机部门靠什么力量去落实三中全会赋予的深化改革任务呢?《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贯彻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与合力,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信任危机部门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信任度,才能动员社会和公众参与,夯实完成深化改革任务的动力基础,催生公众对深化改革任务的认同感和一体感,极大激发“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有序互动”,“形成影响社会改革策制定和落实的鲜活力量”, (注4)推进政府部门深化改革艰巨任务的贯彻落实。

(三)重塑社会信任是政府部门助推各地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既是传达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关爱的桥梁,又是激发社会生产活力的发动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钢性目标,并提出全国每个地区都要如期实现这一钢性任务。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舰队”,是一个不可分割、不可分化,更不可裁减的整体,要想把这个“舰队”推向前进并如期到达指定地点,必须通过全国每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顶层设计和部署,着力改善欠发达地区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加快那个“最慢船只”的速度。广西地处西部省区,自然条件差、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区情特征明显,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区2012年仍有1012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区农村人口50%) (注5)。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五区”(指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那里从来都是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只有重塑信任危机部门社会信任,打造服务型政府,才能有力地发挥政府部门的“执政为民”作用,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 职能,担当起“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任,促使各项扶贫解困、社会救助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有效改善“五区”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激发那些地区“提速赶队”的正能量,推动“最慢船只”速度的加快,确保广西按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和全国“舰队”按期驶到既定港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