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及墓室壁画,是已被历史长河湮没的高句丽所创造的辉煌文明的经典。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 年 7 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此遗址包括3座王城和40座墓葬的考古遗迹: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4座王陵及26座贵族墓葬。这些都属于高句丽文化,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高句丽王朝一直统治中国北部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北部,这里的文化因此而得名。五女山城是唯一部分挖掘的王城。国内城位于今天的集安市内,在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后,与其他王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丸都山城是高句丽王朝的都城之一,城内有许多遗迹,其中包括一座雄伟的宫殿和37座墓葬。一些墓葬的顶部设计精巧,无需支柱就可支撑宽敞的墓室,还能承载置于其上的石冢或土冢。
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有43处遗迹,其中集安有42处,桓仁有1处
高句丽王朝的历史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 37 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内),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 427 年)迁都平壤,建都平壤后的240年是高句丽走向衰落和灭亡的时期。公元 668 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
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作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具特色与影响的民族和地方政权之一,高句丽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其主要的历史遗迹大量地存续于中国的吉林省和辽宁省,成为该段历史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的王城、王陵和贵族墓更弥足珍贵,特别是集安国内城一带,由于作都城的时间最长,又处在高句丽政权的改革发展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遗迹最多、最精美、最富特色。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有43处遗迹,其中集安有42处,桓仁有1处。
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城外,在群山环抱的通沟平原上,现存近 7000 座高句丽时代墓葬
在王城中,五女山山城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创建的第一个都城。作为鸭绿江两岸现存 100 余座高句丽山城中建造最早的一座,它的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也较为完整。城内分布多处高句丽早期的重要建筑遗址及生活、军事遗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五女山山城承袭了中国北方民族构筑山城的传统,但在选址布局、城墙筑法、石料加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山城形式,是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山城建筑进入划时代阶段的标志。在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这里开始,高句丽民族逐步扩大活动领域,历经 700 余年,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文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