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懒政:尸位素餐同样是腐败
“闲不住”是一个极端,“为官不为”又是另外一个极端。对于这两个极端,李克强都公开表示不能容忍。
今年3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作《分工意见》汇报后,李克强先后请参会的部委负责人及各位国务委员、副总理发表意见,随后他发表讲话要求各位官员:“我们要认真自省,一年下来究竟办了多少事,才不会愧对自己的俸禄,不会愧对人民的期望。”
2014年即将过半,他在日前举行的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将矛头指向懒政,“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
根据新华社通稿,李克强加重语气说,“说得难听点儿,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
批“走样”:拍桌子斥暗箱操作
以前经常说“政令不出中南海”,李克强进一步担心的是,政令虽然出了中南海,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拐了弯走了样。
针对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李克强说,“我们确实出了很多好政策,但经常是一些好政策前总要跟着许多限定条件,比如‘同等条件下’、‘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等等。”
他翻着手中的材料一一列举,并且质疑:“‘有关规定’是哪些规定?执行标准怎么把握?我确实担心,好的政策在执行中走样,不能真正落实下去。”
碰见政策走了样,总理也会“拍桌子”。在去年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谈到,有一位副部级官员,村干部为了“讨好”他,一直给他父亲发放低保。
“这用得着吗?难道一个副部级干部没钱供养自己的老子?说白了这就是送人情嘛,这坚决不行!”说到这里,李克强重重拍了下桌子,“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披露制度严格建立起来,防止暗箱操作,低保金的发放要像划分土地那样,让老百姓监督。”
批豪华:公职人员要“派头”有什么意思?
早年在地方工作时,曾经有人提出,把省委大楼翻修改建成“城市风景线”。李克强当即喝止:“你开什么玩笑!”
在今年3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他旧事重提:“一边说解决贫困人口、完善社会救助的资金困难,一边办公楼却越修越豪华,这太说不过去!”
每次去基层考察调研,他都坚决不住所谓的“一号楼”,坚决不住超标准的大套房。“我看到有些房间,像会议室那么大,真是‘大而不当’。”他说,“房间再大,里面也不就是一张床嘛!”
李克强说,现在某些官员,不仅追求大的办公室,坐车也要大排量的。“一个公职人员,要这个‘派头’有什么意思?”
他指出,有些地方把一间大办公室隔断成几小间,面积没变,反倒还多花了装修的钱。
“这不是形式主义吗?!”李克强说,“对政府性楼堂馆所这个屡治屡犯的‘牛皮癣’,必须要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观察
总理什么时候“批”?
梳理官方公开报道,李克强在各地调研、考察,更多的是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了听取更多意见,他不惜“打断”其他人的发言。
去年12月27日,他到天津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调研考察。在听取情况时,李克强三次打断企业负责人,追问“有哪些政策可以调整”。他说:“不要光表扬政府,要承认,我们的行政审批和发达国家比做得不够好。这些问题一定要改进,要适应企业的发展。”
在考察中即便作表态,李克强更多的是给地方提希望、出主意、鼓劲加油。媒体上披露的“痛批”,大多是在国务院各类会议上,他跟与会的官员部署工作时提出批评。
李克强善于讲故事,在不同类型的会议上经常讲述考察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故事。在“批”的时候,他对事不对人。批得更多的是一些现象、一些做法,而不是指名道姓。把这些不良现象揭示出来,为的是“树反面典型”,批过之后,随即告诫各级官员,下一步政府的工作该怎么办。
总理的批倘若是“破”,那也为的是工作中的“立”。有破有立,是李克强执政的鲜明风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