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创新实践是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双重聚焦

湖北:创新实践是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双重聚焦

摘要:创新实践是中国实践和中国话语的双重聚焦。因为创新实践既是当代中国实践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中国话语中最有分量的概念。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庞元正

创新实践是中国实践和中国话语的双重聚焦。因为创新实践既是当代中国实践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中国话语中最有分量的概念。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当代中国实践聚焦于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成了当代中国实践的显著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离不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三十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一样能够离开创新实践。这就是当代中国实践聚焦于创新实践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当代中国话语聚焦于创新实践。既然中国实践最显著的特点是进行创新实践,那么作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话语也会聚焦在创新实践这样一个话语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创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从此,创新实践作为概括当代中国实践的新概念、新话语,被正式提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号召广大留学生要“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同年,李克强总理又提出创新是我们永远高举的旗帜。可见创新实践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实践和中国话语的新范畴、新概念。

创新实践为什么能成为有分量的中国话语?构建中国话语,我想应该至少遵循以下八条原则:要从中国国情需要出发;要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要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解决特定问题绕不开的特定范畴;要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要取得广泛的共识。可见,创新实践之所以成为有分量的中国话语,是因为它全部满足这八条原则。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