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进安徽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安徽:推进安徽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摘要:我省第九次党代会把打造生态强省确立为美好安徽建设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打造生态强省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加速安徽崛起的战略部署,更是保障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发挥安徽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着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省第九次党代会把打造生态强省确立为美好安徽建设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打造生态强省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加速安徽崛起的战略部署,更是保障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发挥安徽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着力:

第一,科学利用国土空间,力促区域特色发展。按照全省国土空间三类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绿色考核体系,实行科学分类绩效考核评价;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科学开发或保护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做好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禁止开发区域生态保护。加快皖江城市群、合肥经济圈和江淮城市群城镇化步伐,建设城际快速交通网,明晰各市产业发展重点,构建产业协调配套的分布格局。实施“五区十五基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以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为主体,建设优质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畜禽产品、水稻、油菜、水产品、茶叶等农产品基地。建设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打造长江、淮河、新安江、巢湖等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生态安全网络。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皖江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皖北、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各具特色和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发展高效益、低耗能的产业,皖江地区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上下功夫,皖北地区在煤电转型发展上做功课,皖南地区在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上念真经,探索经济与环境、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发挥省会合肥的引领作用,利用科技资源优势,让科技创新激发并释放经济能量,助力经济转型发展。加强资源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探索建设皖北“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第二,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强力推进生态修复。目前,安徽森林资源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中等偏后。我省应扎实落实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继续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工程,开展森林城镇创建、森林村庄创建、森林长廊三项创建活动,建立丘陵、山区、平原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打造山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绿色品牌,实现保护优先、开发有序,有效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发展模式,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双促进。加快废弃矿山、石质山地、江河湖滩宜林区域等地造林绿化,加强受损农地再利用、废弃矿业资源再开发,合理开发和保护未利用废弃地,让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和改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沿江、沿淮、沿湖湿地生态恢复和崩岸治理,总结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补偿大别山区生态屏障和水源地,推进全省其他生态脆弱区治理。结合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采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树草,实施生态景观重建,建设宜游宜居福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相关制度,试行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审计,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建设美好乡村,创建生态城市。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按照科学确立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规划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的思路,以实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管理创新“五大工程”为突破口,坚持规划引领,立足乡村特点,兼顾自然生态和产业发展,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修编村庄布点规划,注重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传承文化根脉,确保原有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元素的完整。把农村绿化与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村庄改建、土地整理、农田水利、道路建设相融合,有效解决农村改厕、改水、卫生清扫等难题,完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效达到道路两旁绿化、村庄里外美化、农户庭院净化,基本实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花中。把农村绿化与农民增收相结合,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干鲜果品和珍贵树种等产业,让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经验,采取多种节地节能节水,减少垃圾和资源消耗,以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市绿道、环巢湖及沿长江和淮河两岸绿道、公园绿地、城市森林建设,开展节能省地环保型生态住宅试点,加强城市水系统设计,提高雨洪调蓄能力。采取社区驱动开发模式,倡导社会公众参与,让“绿色、生态、安全”融入群众理念。实施生态网络化和原生化兼具开发,尊重城市原有自然地貌,辅以相应的景观设计,实施城市空间绿化,制定可行的环境规划、能源规划和大气保护规划等,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采取公交导向型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快速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全国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试点,试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开展绿色健康行等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进绿色,拥抱森林,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制定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法律政策,为生态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