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定位中国人类学 (2)

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定位中国人类学 (2)

与时俱进:立足解决现实问题

让我们由此将目光投向人类学“与时俱进”的一面。作为一门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人类学的各个分支从2009年以来同样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生态问题是近年来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从都市到乡村,几乎无处不能感受到生存环境的压力。正是在此背景下,生态人类学在过去五年中快速发展。这一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包括草原生计方式的变迁、本土生态知识以及环保政策的实施和评估等,案例主要来自西部和北部的民族地区。一些研究还涉及生态变化的跨国因素和历史背景,加上自然科学的介入,使这一领域呈现出跨学科的鲜明特点。

灾害人类学在过去五年取得的飞跃式发展显然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关,灾害救助、灾后重建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重要议题吸引了大批人类学者的关注。此后,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以及各地频发的干旱、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都提醒着人们居安思危、进行此方面研究的必要。西南地区的科研机构和院校由于地处救灾前沿,对这一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西南民族大学于2010年和2012年举办了两届灾害人类学研讨会,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云南省社科院也先后举办了同一主题的会议。在其大力推动下,短短四年间各类期刊上就发表了40多篇相关论文,关于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专著也有面世。

医学人类学是又一获得快速发展的分支学科。经过十余年的翻译和引介阶段之后,在过去五年中,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医学人类学论文和著作以每年十余篇(部)的规模不断增长,这表明我国的医学人类学已进入“茁壮成长”阶段。这一领域的主要议题有两个:一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健康、医疗和相关知识、制度的研究,二是与艾滋病、毒品相关的活动,以及高危人群的社会组织等。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医学人类学在发挥我国的文化多样性优势、对抗公共卫生风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

除上述分支之外,比较活跃的人类学分支还有旅游人类学、教育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性别人类学和情感人类学等,近年都有精彩的成果涌现。

以上综述只能说是择其大要,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人类学在过去五年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知识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术分工进一步细化、新的研究领域逐步涌现、与国际人类学日趋同步等几个方面。当然,也存在部分学术成果粗糙,田野基础和理论分析均较为薄弱的情况。

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除了提供翔实的田野调查材料之外,还有利于培养尊重事实、宽容有礼的国民性格。对于正在经历着持续的社会变迁的中国人来说,它不单能保存即将消亡的传统,更能够帮助我们构思新的文化认同,塑造新的国民身份,在一个充满风险和机遇的世界中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