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思想状况分析(2)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思想状况分析(2)

就评价而言,一些人在评判标准上缺乏中国话语,以西方模式为圭臬。在当前国内理论研究中存在一种盲目崇拜西方学术且难以识别其隐含的政治本质的现象。无可否认,西方学术思想中确具有某些积极合理的因素,应当加以汲取。然而,有些研究者对西方学术话语范式不加科学分析地予以照抄照搬,把西方理论看作无所不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反而对我们中国自己的理论创新成果缺乏认同与自信。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些研究者任意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现实,不善于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来分析中国改革与发展现实。这种对西方学术话语神化的现象存在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诸多研究领域。西方的学术话语当然可以使用,但无批判的盲目接受与简单认同则也是有害的。任何社会意识都对应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源自西方的学术话语能够在多大程度与哪些方面适用于当代中国应持审慎的反思态度。

就伦理和超验而言,一些人在价值目标上缺乏理想信念,多关注于当下的物化世界和物化生存。这种对物的过度关注与理想信念缺失,一方面可以视为对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前所宣扬的那种过于高远价值观的矫枉过正;另一方面也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以及过于强调经济与财富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关系。市场化的推进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物质意识和利益冲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着人们思想认识的进步。然而,过于强调经济GDP与物化发展模式,也诱发和滋长了一些人的物欲、贪欲。由于制度建设尤其是法治建设及人的文明素养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致使被唤醒、激发起来的利益意识未得到有效规范与约束,从而使唯利是图、贪婪自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与行为蔓延。面对五光十色的物质利益诱惑,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往往被突破,一些人的理想信念被动摇。

认识自觉与有效应对

对于当前中国思想意识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既不能过分夸大,也绝不可无视与低估,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深入认识、全面把握基础上,积极应对。

坚定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对马列经典著作的研究,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面对思想意识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我们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当前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批判、整合和引领作用,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列经典著作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解释、批判、整合和引领等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并切实取得成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解和运用方面切实做到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加强基本理论研究,才能更为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对于自由主义有非常深入的批判。这一批判对我们今天认识相关问题有何启示?如何以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看待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如何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与把握当前中国的发展模式?今天,马克思主义能否发挥对整个中国社会思潮的鉴别、批判、引领和整合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指导思想的理解是否能够做到正本清源、不断深化。

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体制与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消除各种错误思潮与价值观存在的体制机制环境。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当前我国现实中存在的种种矛盾、问题与挑战,是引发思想意识领域各种分歧与困扰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各种社会思潮都在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思路对当前我国改革进行不同的设计。不正确认识并有效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就无法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做出有力回应。要进一步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动解决公民的利益表达、权利保障以及权力腐败问题,在整个社会真正树立起法治的权威,进一步确立良好的法治秩序,既切实培育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又有效规范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来加强民生建设,推进社会结构合理转型。只要扎实推进改革且取得明显成效,解决思想意识领域的各种纷扰与问题就具备了有利条件。

对国民加强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和国情教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国史教育,相应增加在高校公共政治课教材中对相关错误思潮进行科学分析的内容。今天,一些民众有一种“历史归零”的历史观,对中国诸多历史予以“碎片化”,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和认知,没有“历史记忆”,分析问题和认识事物往往割断历史,没有历史感。这是产生许多思想认识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历史观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与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深刻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选择,以此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真正增强“三个自信”。

(执笔人:李海青)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