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咬铅笔也会超铅”雷语何其冷血(4)

【案例】“咬铅笔也会超铅”雷语何其冷血(4)

有关镇长铅笔论的思考

由无知而发出的“雷语”,当然会无理。如果“雷语”仅是出于无知,人们也只是笑笑而已,不至于愤慨。可此事却有颇多蹊跷处。村口明明有生产电锌的化工厂,300多名儿童铅超标,按常理,这两者的关联度应是最大的,为何当地官员偏偏引导人们往“咬铅笔”的方向联想?稍加分析便发现,无知、无理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的“三无”:未经任何调查、不查任何资料,却想当然地认为“咬铅笔”也可能超铅并信口开河,此是无畏;极力想摆脱污染责任,口不择言欲“嫁祸”于无辜的铅笔,是谓无良;对于事关人们生命、健康的污染问题,冷冰冰地强调“管理到位、监测达标”,而不认真去查找可能存在的漏洞,可说无为。

纵观近些年官场上屡屡出现的各种“雷词雷语”,莫不是无知、无畏、无理、无良、无为这“五无”交织的结果。从“保护性拆除”到“心理暗示诱发中毒”,从“国务院?好遥远啊”到“威胁我就是威胁党”,以及“戴避孕套不算强奸”、“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之类,莫不显示“五无”中的权力之傲慢。这其中折射出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派和作风,才是最令群众担心和不能接受的。

无知并不可怕,毕竟每个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觉,都有可能犯常识性错误,通过学习便可纠正。最可怕的,是无知还不自知,甚至狂妄。有这种习惯的官员,不仅会出“雷语”,睁眼说瞎话,更可能罔顾客观事实,进行“拍脑袋决策”。那对于工作造成的危害,比“雷语”对群众感情造成的伤害要大得多。

值得玩味的是,官员的“雷语”虽然“奇葩”,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周围总是存在着一群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应和者。就说这名“铅笔镇长”,在曝出笑料之后,就有人试图为其圆场。由此看来,克服官员“雷语”终须从内外两方面下功夫。就内而言,官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强化作风建设,注重群众感受;就外来说,要根治阿谀奉承的马屁之风、铲除“雷语”生存的土壤。

【启示与思考】

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血铅超标中的铅,是重金属铅元素,它是已知毒性最大、累积性极强的重金属之一,长期蓄积于人体,严重危害神经、造血系统及消化系统,对婴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影响尤其严重;而铅笔的铅芯,其主要原料是石墨和粘土,与重金属铅风马牛不相及。“咬铅笔也可能血铅超标”之说,其实是人们对铅笔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解。

“咬铅笔也可能血铅超标”的奇谈怪论,再次暴露出的,其实不是基层官员的无知无耻,而是权力对污染企业的极力庇护,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百姓利益的极端无视。即使化工厂整个厂区烟尘弥漫,空气中充满了焦煳味,刺鼻的味道把环保监察人员呛得不停咳嗽,也声称该厂“各项环保指标都达标”,权利在逐利面前,溃烂到了让人惊讶的程度!

300多儿童超标的血铅,不只是这家化工厂通过空气和流水渗透在他们稚嫩的血液之中的,更是权力为违法排污企业夜以继日的撑腰给集体注入的。他们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兴奋,却对民众的生命健康表现出冰冷的无情,让300多儿童的血液灌满铅样的沉重,他们秀的已经不是知识与智商的下线,更是一群地方官员集体的人性下线,法治下线。

没有一以贯之的权力癫狂,是信口扯不出咬铅笔“也可能超铅”这样荒谬论断的。这是衡东官员面对民众“它不走我走,我不走它走”的矛盾冲突,所发出的最具蔑视民意意味的挑逗,更是权力对于民众权利的挑战。这样的官员不走,民众的心便会散。这种权力的冷漠若不改变,下一个血铅事件,就难以避免。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