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行不行?这是事关执政能力的问题。
执政能力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后十分重视的课题。从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历史性课题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都在为提高执政能力而努力。
有些人一直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横挑鼻子竖挑眼。建国之初,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强大攻势,有人声称,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零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搞上去了,又有人散布形形色色的“中国崩溃论”,或者拿环境问题、腐败问题等说事,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成效表示怀疑。事实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这个曾经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国家,改革开放前仅仅用了20多年,就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仅仅用了30多年,就走过了其他国家一二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曾经对中国领导人说:“过去,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中国的发展打了很多问号,但每次这些问号都被你们用漂亮的成绩回答了;这一次,尽管我也有问号,但我不怀疑中国会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当然,执政能力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过去有不等于现在有,现在有不等于将来有,关键看有没有“持续能力”。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们虽然用30多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也把困难和问题集中突显了出来,我们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用“中国梦”凝聚激发起13亿人民的巨大活力,还是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勇气赢得党内外信任;无论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作风建设提振信心,还是以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政治勇气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是“五位一体”新布局,还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思路;无论是“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大方向,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短短一年多时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展现出来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改革魄力,让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新时期执政能力、治理能力满怀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如果说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党具有治理中国的高超能力和智慧,那么随着改革的深化、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我们党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还会有更大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活力还会有更大的释放。中国奇迹,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