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承诺信不信?这是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的问题,也就是执政资源、执政基础的问题。
一个执政党的承诺,体现的是执政理念,宣示的是政治目标,争取的是民意民心。执政党的承诺切中人民之所望、深得人民信服,执政党就有了深厚的执政资源和坚实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始终是党坚实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力量源泉。服务人民,既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执政承诺,还是党的执政资源和执政基础。
一个政党的执政承诺,不仅体现在根本宗旨上,而且体现在奋斗目标上。这个奋斗目标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记得住、传得远。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明确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把党的执政承诺具体化了。
一个执政党的承诺,必须能够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才会赢得最深厚的执政资源和最广泛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号召。“中国梦”这样一种形象的表达,不仅把党的承诺具体化,而且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共识,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就有利于把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来,易于为群众所接受,深化党的执政资源,固化党的执政基础。
一个执政党的承诺,要让群众感到可信,不仅要有一份美好的蓝图,而且要有实现蓝图的路线图、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亲自领导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使实现中国梦的承诺具体化,提高了承诺的可信度。
一个执政党的承诺,要让群众感到可信,需要具有良好的执政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改进作风开局起步,以反腐倡廉取信于民,社会出现了人心振奋思进之潮。
一个执政党的承诺,要让群众感到可信,自身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执政党本身理想信念缺失,没有政治定力,立场左右摇摆,立身东倒西歪,即使有最好的承诺,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理想信念的作用。他强调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而那些得了“软骨病”的人,那些出轨越界、跑冒滴漏的人,那些很实惠、很世故、很圆滑、很低级趣味的人,怎么可能对人民群众有号召力!怎么可能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筑牢理想信念基座,才有干事创业的动力,才有为政清廉的敬畏。我们不妨多想一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多问一问“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在学习和思考中坚定信仰、增强党性。
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优良的人格魅力,有具体的形象承诺,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就会拥有坚实的执政基础,就会拥有深厚的执政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有了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的执政基础就会十分牢固,我们的执政资源就会十分深厚,我们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完全信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