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大执政问题的科学回答(4)

对重大执政问题的科学回答(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第四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有没有担当精神?这是事关执政意志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地提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担当。他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并把“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在索契冬奥会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专访时,他明确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什么是“担当”?从大处着眼,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从小处着墨,就是不怕困难,敢承担,能扛事。可以说,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就是一种执政意志。

敢于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政治定力、战略定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明确提出中国梦这个具有最大共识的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率先承担起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提出了新方略、开辟了新局面、达到了新境界、取得了新成就,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坚强的执政意志和高超的执政能力,展示了灿烂的执政前景。

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破除“改革与我无关,开放离我很远”等错误意识,就是要强化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

有没有担当精神,既是一个勇气问题、能力问题,更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使命责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面对日益紧迫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与“四种考验”,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艰巨繁重,这一代共产党人、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引发执政危机。

担当的标准是什么?为官避事平生耻。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面对工作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要担当,就应当先之劳之、以身作则,就应当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者: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