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13省份精简“领导小组”1441个 (3)

去年以来13省份精简“领导小组”1441个 (3)

【建议】 “机构设置应事先信息公开”

在国家层面,要求精简及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已经有10年之久。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做出了“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列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周望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央的要求和规定,地方政府存在跟不上的情况。

他说,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需要精兵简政,“避免有事就设立机构的惯性思维”。此外,应该编制部门需严格监督,设立机构必须走程序。他呼吁,尽快制定机构编制管理法或条例。

对于部分地方议事协调机构出现的监管问题,任建明认为,机构设置应该制度化,而首先应实现信息公开。“有哪些是法定的机构,哪些是议事协调机构。在机构的变更上不应该是一纸决定,要公开接受监督。”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邵德兴认为,应首先加快临时机构立法进程,规范临时机构管理。此外,还应完善临时机构监管体系,提高临时机构管理透明度。

在议事协调机构撤销方面,曾撰写《对地方非常设机构的分析与思考》的学者王立世认为,对于临时机构的清理一定要彻底,不留“死角”,同时在清理整顿后加强管理,收紧“入口”,防止再次膨胀。

周望认为,议事协调机构的未来定位应该是逐步从一个“机构”过渡为一种“机制”,实现其在运行模式上的全面转型。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