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78期文汇讲堂主讲嘉宾、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地区知名人士钱复,作了主题演讲《本世纪全球困境: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镜》,对话嘉宾、上海台湾研究会会长俞新天就两岸合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话题展开精彩对话。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专家、学者都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全球化、区域化、资讯化的新世纪,大家会享有民主的政治、自由的市场经济,全世界将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人们幸福地生活其中。但是,21世纪已经过了13个年头,上述期盼并未实现,相反,各类灾害层出不穷。而在我看来,解决这些全球困境的钥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本世纪全球遭遇的困境
世纪灾难:战乱、天灾、金融危机、贫富不均
简单梳理一下。先说动乱。2001年9月11号,美国纽约双子星大厦被恐怖分子炸毁,当场死了三千人,财务损失近一百亿美金。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攻击,2010年开始撤军,现在伊拉克局势还是很不稳定。2011年,北非爆发了所谓茉莉花革命,从埃及、叙利亚到利比亚,多国动乱、政局幻变;
再说天灾。2004年12月下旬,印尼地震海啸致数十万人伤亡。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让国人痛心。2009年7月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因为卡特里娜飓风一片疮痍。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1年日本本州福岛大地震引发海啸……都是因为气侯变化而带来的天然灾害;
还有危机。2008年到2009年,美国因为次级房贷危机引爆金融大危机,一个晚上蒸发掉全国45%的财富。2011年的欧债危机更严重,欧洲诸多先进国家因为政府债务的关系,整个国家信用破产,像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其国家债务是GDP的两倍,等于政府向外借债达国家生产总值两年之和;最后是贫富不均。由于全球化的结果,资源分配极为不均,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下列数字大家听了都会觉得可怕,全世界52%的财富集中在全世界顶级有钱的2%的人手里;而全世界85%的财富掌握在全世界最有钱的10%的人的手里。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各国政府似乎尚未找到有效的政策来应对。
造成这么多全球困境的肇因,在我看来,其实不外乎三个字:乱、贪、恨
乱——
全世界有将近200多个国家,不少国家都出现了乱象。以泰国为例,过去半年示威游行不绝,朝野互相攻击不断;中东的叙利亚内战拖了三年半,还没有任何解决的迹象;中非共和国也是内乱持续两年之久。国家、社会的动乱、抗争、罢工,就是一个“乱”字作祟。
贪——
为什么近年来各地金融危机、财务败相屡屡发生?无非“贪”字!2008到2009年美国怎么会爆发金融危机?因为政府放任金融机构为所欲为。不加管制的自由催化贪欲膨胀,为了坐拥被别墅、豪车、飞机、游艇包围的纸醉金迷,金融界一再攫取,还诞生了许多“衍生性金融商品”,即把一堆贷款组合起来包装成新花样,不计后果先出售了再说。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实际就是CDO(担保债务凭证)、CDS(信用违约互换)这两个“衍生性金融商品”所引起的。结果,企业家们肥了,购买者们垮了,雷曼兄弟公司和贝尔斯登公司不就破产了吗?贪到最后自身难保,且拖累他人。
欧债危机同样如此。民主国家重选举,胜利者当官,失败者丧权。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找不到政治家了,尽是一群为当选唯利是图、乱开支票的政客。为了讨好民众,政府大喊环保、卫生、教育、福利,拼命借债却无力增加收入,又不敢征税怕丢选票,此等心态不正是贪么?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导致天灾不断,地球气候何以变化?还不是人类“自作孽不可活”!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破坏了大气层,天空阴晴不定,旱灾洪涝轮番“出场”。早在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即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限制发达工业国家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全球变暖。但不幸的是,美国从不批准,加拿大也退出了,甚至本来很积极的欧洲国家在欧债危机后也变得消极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贪”字。
恨——
或许是宗教因素,或许是文化因素,或许是贫富不均……总之,世界上很多人始终摆脱不了埋怨与仇恨。因为仇恨,恐怖分子策划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因为仇恨,全球各地的劫机案、爆炸案、自杀式袭击层出不穷。
一个“乱”、一个“贪”、一个“恨”,是造成21世纪整个世界动荡不安、人们不能安居乐业最主要的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镜
中华文化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能为解决全球困境提供借镜
我这一生没有太大遗憾,只是小时候念书太专注西方问题,尔后多研究外国社会外国文化,对本国传统经典钻研不够,诚为憾事。好在退休后时间充裕,可供自己自由支配做喜欢的事情,故此重温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受益良多。
2011年起,我出任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非常高兴能与北京高占祥先生主持的中华文化促进会合作,在过去的两年里举办两岸人文对话。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寻找解决当今全球问题的一把钥匙;我们一致的看法,是中华文化正是这样一把钥匙,是两岸深化交流过程中的共同思想和行为基础,掌握了这把钥匙,全球危机是可以挽救的。
一般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体是儒家思想,孔老夫子教我们的东西在两千年前有用,在两千年后也有用。孔孟思想强调以仁为本,利己利人,顺天应人。我曾拜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一书,他提到“能为国家、为人民着想,抑制自己本性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做到60%为他人着想、40%为自己着想的人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这句话完美概括了我之前的赘述。
《大学》这本经典,一开始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要求我们从独善其身开始,做到兼善天下。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这也是为什么经过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仍备受瞩目,被视为对解决当前全球困境大有帮助。
造成全球困境的肇因是乱、贪、恨,而这三大问题中华文化都能够作出解答,即以“定”“俭”“爱”化解“乱”“贪”“恨”。
以定制乱。选择目标,依定、静、安、虑顺序逐步达到,用自省之功化解“乱”
“乱”之解答——以定制乱。《大学》所提的“定”和“安”,是解决“乱”的最好办法。“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自己要选定一个目标,然后依照定、静、安、虑循序渐进,达到目标。也就是说,人类要用自省的功夫来化解乱。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网络发达,看似拉近距离,实则问题重重。很多年轻朋友时刻刷微博,甘当低头族;更有网上结识未曾见面者,被人一撺掇就干傻事。比如泰国的红衫军和黄衫军本无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却偏偏在曼谷大动干戈,这其中,互联网助推负面情绪是祸端。现代人太忙,忙到没时间细想,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很难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而缺乏反省,就容易乱,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多些慎重,多想想这一步走下去是对是错,三思而后行,则乱止。
以俭去贪。唯有奉行“戒奢禁贪”,以勤补拙,以俭养廉,才能化解贪念
“贪”之解答——以俭去贪。凡事谋私,不是为公,就是贪念私心。金融危机源于个人的贪心,国债危机源于政客的贪心,全球变暖源于国家的贪心,最可怕的是,贪无止境。
金融危机结束了吗?没有。美国金融危机结束后,采取所谓量化宽松政策,说穿了无非狂印钞票。你买了美国国债,有朝一日美元贬值该如何自处?通货膨胀的恶果我早在1940年末的中学时代就见识过了,当时先父早上领的薪水尚可以买20包面粉,到下班时候去只够买半包了。再比较美国如今的“量化宽松”,一旦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物价飙升,其后果不啻另一场灾难。
目前全球约有500兆美金的游资,但这500兆美金掌握在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手里,他们炒房、炒股、炒汇,全无顾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波及泰国、印尼、韩国等多国,谁是幕后推手?正是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等辈。全球各国一年GDP加在一起不过70兆美元,不足野心家们操纵的1/7,这些贪婪的炒家们为了赚钱,总会寻到倒霉鬼为其垫底,所以金融危机没完没了。
西方国家这些年大力推动全球化,说全球化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可结果怎样?世界不安定,贫富差距大。对此,我觉得中华文化的“戒奢禁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很讨厌“好还要更好”的说法,有了一栋房子就想要两栋、二十栋、二百栋,欲壑难填,坏上加坏!人要懂得满足,要惶恐自己的德行、福分是否消受得起“好”的生活,否则危及自身不说,还会影响子孙。
以衣、食、住、行四方面举例说明。我的西装不少穿了二十多年还没扔掉,太太都看不下去了,但我不舍得丢,既然没破没烂还可以穿,何必为了赶时髦买新衣服?时装面料的制造过程可是会排放废气的。饮食方面,维持健康即可,不求山珍海味,只求清淡节约。住、行方面,讲个小故事。1980年,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妇与我会见,聊天时问我对菲律宾观感如何,我回答“不好”,随即解释道,1963年访问菲律宾,百姓富庶,商业繁荣;17年后,菲国富人区的豪奢与紧邻贫民窟的败落对比异常刺眼,社会贫富差距如此悬殊,恐生动乱。上位者有再多的豪宅,再多的名车又有什么意义呢?毕竟,一个人晚上只能睡一张床,一次只能坐一辆车。马科斯显然没有采纳我的“轻车简从,善待贫民”的建议,其政权果然垮台。
“天道好还”是我一辈子信奉的一句话,做得不对,天都不会放过你。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用功就有收获,生活简朴得以清廉。诸葛亮《戒子篇》尝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而现下“俭以养廉”或许比“俭以养德”更意味深长。贫富差距的现状已然存在,所以学者主张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扶助弱势群体,目前本人也在做这样的工作。我所秉持的理念,来自于《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所以,化解“贪”最好的做法就是“俭”。
以爱除恨。“爱”是关怀,化戾气为祥和,社会有爱,才得和谐,得天下大同
“恨”之解答——以爱除恨。每天翻开报纸,杀人放火一类的新闻屡见不鲜,戾气何其重也。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行让人难免疏忽,成长过程缺乏管教引导。想起自小一举一动皆在框架之内,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即受母亲打骂;时至今日,我对母亲的责罚教育仍是铭感五内,若无当年管教,自己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就。
不过,如今时移世易。现代社会生育很少,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难免娇宠有余,教养不足,常常一掷千金购置衣物玩具,却忘记了最重要的管教。小朋友从小到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提供的现成便利,是故一遇到挫折,便容易走极端。譬如自己幼年时羡慕同学的新衣、新鞋、新自行车,但从不敢向家里开口,这就是一种挫折,而人只有在经历过挫折后才会长大。家长的“宠”和“爱”是有区别的,“爱”是关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诲,是孝悌之义。整个社会都有“爱”,都有一种关怀的氛围,那么就是一个祥和的大“家”,天下大同才指日可待。
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供我们处理当前全球困境的珍宝实在太多了,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努力地探讨,向整个世界来宣扬。我的报告只为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指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