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听众提问

找到面对压力时的动力,难题就会逐一破解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生王小虎:如何看待年轻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与现实中“压力山大”之间的关系?

钱复:我可以体会到您提问时内心的焦虑。升学、就业、成家种种压力让年轻朋友甚至抬不起头来。但是,压力再大,也要克服。最好的办法是时刻反思,在客观的立场上看问题。人孰能无过?找出自身问题,加以改进即可。我三岁时背不出《古文观止》先后被夫子和母亲责打,觉得十分冤枉,但如今回想,正因家母管教严厉,促使我倍加努力。人要找到面对压力时的动力,相信问题就会逐一解决。

台湾对保护文物所下的功夫不一般,值得借鉴

听众:台湾在保持发扬中华文化上,有什么值得大陆借鉴的经验教训?

钱复:大陆一度在保持发扬中华文化上有过停顿的时期,但是,大陆人才辈出,不乏季羡林这样的国学大师,相信完全可以做得比台湾更好。台湾虽有中华文化总会、孔孟学会等不少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组织,但多各自为政,希望他们能协调合作。我曾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监理委员会的委员,感觉他们在保护文物方面尽心尽力,下了好多功夫。修补书画、瓷器的专家,真有“妙手回春”之能。我一直嘱咐他们要让老师带学生,一代代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仿佛接力赛,一棒接一棒,大家不懈努力,就能发扬光大。

俞新天:台湾除了在珍贵文物、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上颇有建树之外,还注意“修旧如旧”,让居民依然生活在保护地址里,使得传统文化得以鲜活地存在着;(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一些纪念品设计同样匠心独具,融入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既实用又有文化感;此外,台湾逢重大场合会举办诸如祭孔等大典,会演奏雅乐,这些都值得大陆借鉴。

大陆方面,中华文化仍然在民间非常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当然,它需要不断提炼、更新、融合、上升。我们至今已做了多番探索,包括在境外建孔子学院、文化中心,举行各类文化周、文化年、青年交流、夏令营等系列活动。中华文化的海外宣扬可说是方兴未艾,两岸将来可以共同去做这项事业。

公务员要放弃过奢华生活的想法,首要是服务

曹飞:您提倡“俭”,那么您对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如何看待?

钱复:新加坡能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最近,澳门也想效仿新加坡的做法,但是马上就有人出来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则纷纷指责新加坡的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公务员待遇过高。而就台湾而言,“公务员提高待遇”一说已不可能。我服公职的第一天就告诉自己,这是发不了财的,有时甚至可能连维持生计都成困难。记得我1962年自美返台,从最基层的公务员做起,到手的工资才800台币,大概等于140元人民币的样子,真的没办法活下去。我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让我在吃、住上无后顾之忧,又在孩子出生后帮忙养育。总之,我们不能指望在公务员的岗位上获取到如何豪奢的生活,当局要我们做事,不是让我们来享受的,老百姓过了好日子,我们才可以过好日子。

嘉宾对话

俞新天:钱复先生今天讲的话题具有全球意义,立意也非常深远,它追问我们人类怎么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我们该用怎样的文化途径加以解决?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推动了近代以来的西方现代化,以及后来的全球化,同时也把西方文化作为强势的文化、主导的文化推向全世界。这种文化让社会有了很多的进步,让我们享受到很多科技的成果,两岸近百年来也都在追求现代化,学习西方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主导文化暴露了某些弱点:自由过度、利己主义、民主模式化、非环保等,应倡导世界各国文化共同匡正全球时弊

但是,我们也看到,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文化在全球占有主导地位,就可能造成很大弊端,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更暴露出西方文化特别美国文化的一些弱点。我简要概括一下。

第一、自由过度,责任缺失。从文化上来讲,从来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无论个人和国家都一样。一个国家也很难有绝对的自由,它必须和全世界各个国家协调活动。我举个大家爱说的“老太太”的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过世了,她留给子女一百万遗产,一位美国老太太过世了,留给子孙一百万债务。过去大家都笑话中国老太太,说她不会享受生活;可是今天我们是要批评美国老太太了。现在有些美国专家提出,希望美国人向中国人学习储蓄,因为这是责任,对社会承担责任,对整个国家世界都要承担责任。

我想在这点上大家看到,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德国相对表现较好。因为在德国文化中非常强调责任这样的价值观。

第二、“美国例外”,全球受害。美国言称他的利益即全球的利益,因为美国是世界领导者和世界道德的楷模。今天看来,美国是以“美国例外”让全球受害。美国过去一百多年欠了天文数字的债务,而从小布什总统到奥巴马总统执政的十年内债务已翻了一番了。为何短期内就欠了如此巨大的债务呢,而且目前还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结果是让全球买单。所以,这次金融危机让全世界感到:美国所为只是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化,而非谋求全球他国利益。而且美国欠下的天文数字的债务,就像把达摩克利斯剑,不知道何时会掉下来殃及世界。我就不说美国这两年发生的监听丑闻,为了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监听美国人民、美国的盟友、全世界政要,这和中华文化当中提倡的“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有很大的差别。

第三、民主模式,强加于人。民主本身是个好制度,但不能模式化和强求,必须根据各国国情来选择和变化。中华传统文化讲“礼不往教”,我们自己的礼制不强加于人,如果你觉得好则可自愿去学。美国自己的民主究竟怎样呢?很难说做得很好。美国政治学会的会长、著名的学者阿伦·利伯哈特最近著书分析了几十个国家的民主制度,得出结论——美国并不民主,而选举民主并不能完全体现民主精神,他认为应该有更多的“共识民主”。我非常赞同他的分析。

第四、生活方式,不值仿效。过去讲美国梦的象征之一就是拥有大房子、大汽车等等。美国人口占世界4%,但消耗的能源资源是全球的20%。2010年上海开世博会,通常都谈中美关系的美国著名学者李侃如做了“美国梦褪色”的主题演讲,提出如果各国都效仿美国,全球变暖会更变本加厉。

所以我觉得,仅靠西方这样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向世界提供价值观是不够的。现在需要各种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她有五千年传承、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也需要非洲的文化、印度文化、其他各种文化都贡献自己优秀的内容,共同来匡正全球时弊,共同来解决全球问题,这才是最佳途径。

我想进一步向您请教,您对西方文化极为谙熟,西方文化对解决全球文化造成的困境是否也有某些借镜?

华文化中的“包容”特性使得它在历史上能够融合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思想和宗教。文化多样性就需要有包容

钱复:西方优秀文化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宗教,包含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等。这些教义中教人做人做事,有可借镜之处。西方有一个词现在不大用了,叫“节约”(frugality),就是我喜欢用的俭省的“俭”。但现在大家为了财富把它淡忘了,这个词就来自宗教。但在美国,如同你刚才讲的“美国梦褪色”,许多原始的宗教教义也起了变化,使得整个美国梦成为很浪费的梦,让我有时觉得美国梦甚至就是一个噩梦:一定要有两部车,最好三部,城里有房郊外也有房子,每年固定旅行若干次,这些都无益于全球气候的改变。

俞新天:世界上主要的宗教都是祈求和平、劝人为善诫恶,对于个人向善和社会和谐有很大促进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也出现了宗教极端主义,比如原教旨主义非常严重,“911”恐怖事件,诸多社会自杀事件中的肇事者就是受原教旨主义思想影响。我最近看到90岁高龄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著书批评西方人,他说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印度、对世界各国的文化都不够了解,可是我们要指手划脚,指导别人怎么做;动辄把其他国家说成无赖国家、流氓国家,这应该算是一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我觉得批评反思得非常深刻。

所以,我感觉中华文化的特性之一就是包容,我们能够包容任何一种宗教,我们没有文化原教旨主义这种想法,这是特别珍贵的。明朝开国初年郑和下西洋,和当时伊斯兰教极为盛行有关,中央政府有很多高官都皈依了伊斯兰教,这也可能和元朝历史有关。所以说,郑和下西洋不是简单的现象,是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一部分。但那时人们没有感到和儒家学说有何冲突,他既可以皈依伊斯兰教,也能够接受儒家文化思想体系,都没有矛盾。到了明朝后期,上海的徐光启还有十几位高官皈依了天主教,但是他们也没有觉得和儒家文化体系有矛盾。这说明中华文化非常具有包容性,我们不赞成原教旨主义的做法。正因为我们这么包容,所以犹太教只有在中国,是真正熔化到了本地社会中了,可能只是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或者信仰的习惯,而不是一定要用宗教特性来证明自己,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所以,我们说文化多样性就需要包容,大家能够彼此学习借鉴,共同贡献给世界的未来,这是最好的方式。

钱复:您提的包容这两个字我非常赞同。我1988年从美国回到台湾,看到台湾的社会现象心里很担忧,为什么?那时经济发展导致了一个阶层比较富有,心态上对凡事都求立竿见影,但这不是中国的传统。所以我回来的第一次演讲,就用了中国的两个词,一个忍、一个耐,“忍耐”两字是中华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事实上“忍耐”要翻译成英文是三个字:容忍,即包容、坚忍、耐心;一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包容、坚忍、有耐心,那么社会一定很安定,反之就容易乱。1988我给台湾社会问题下的解药就是“忍耐”。说到忍耐,激进的人就会觉得你是老人心理:什么东西都要忍耐,不许我们冲。“冲”对是很好,“冲”错了就像巴西队把球冲到自己的栏里去了一样,在忍耐中我们可以悟出更多的智慧,等待更多的转机,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最喜欢坚忍,坚忍不拔才能成事。

大陆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学院,编撰《二十四史》普及版,台湾举行各种汉学研讨会。两岸将携手共同将中华传统文化向全世界推广。

俞新天:我再想请教:我觉得中华文化对世界的意义举足轻重。我曾在国际红十字会做过三年国际顾问,我推荐大家如到日内瓦访问,一定要去参观红十字会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开宗明义就是人类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其中孔子的思想放在最前面的部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思想推广到全世界,将会福泽全球人民。

可是我觉得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是比较少,我们两岸如何能够联手起来,把中华文化发扬到世界?很愿意听到您的建议。

钱复:两岸之间在这一方面应该是合作,而且是彼此配合的。大陆的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撰写《二十四史》的教授名单,阵容非常强大;目前大陆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虽对此也有过一些不同见解,但我认为如果真的是把儒家思想、孔孟思想传统的文化加以拓展,两岸应该认同这个做法。

现在世界上研究汉学的学者很多,所谓汉学事实上就是我们在谈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两岸应该轮流举办汉学研讨会;我是台北市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董事,我们常和大陆许多学校和机构合办夏令营,专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以后可以更多加强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的合作。

俞新天:谢谢您的建议,我记得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先生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我们中华文化也需要文艺复兴。我个人体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一定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两岸应该联手,这点我们要充满信心;因为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对中华文化寄予很大的希望,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曾说,我预见世界未来文化,一定要以东亚文化为主轴建立起来,因为东亚文化最讲究融合、包容、宽容、能够有发展。所以他觉得是能够补救世界上很多文化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更有信心去弘扬中华文化。

钱复:我完全同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