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家性格与“威胁”不沾边

中国的国家性格与“威胁”不沾边

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到底是不是威胁?对了解中国情况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难回答。不过,当“中国威胁论”的论调重复无数次后,似乎不少人心中也开始打了嘀咕,对中国的未来走势表示担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领导人每次借外访之机都要向外界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实原因。而此次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演讲,再一次对“中国威胁论”作了有力回应。

谎言和谣言散布一万次也不可能成为真理,但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它确实能起到混淆视听、干扰判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威胁论”风头正劲,“牛魔王”之说流传之广,正是利用了中国周边敏感地区局势不断发酵产生的蝴蝶效应。

外界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其实际行动并不相符。在他们看来,东海与南海局势持续升温与中国“强硬”的行为不无关系。不过,这样的逻辑很难在历史的镜头前展现说服力。比如,菲律宾在仁爱礁的侵占行动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并持续到现在,又比如日本和越南于更早的时间就在东海和南海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了侵害。而今天,当中国准备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时,它们却试图把这种既成事实的侵占描绘成所谓的中国“积极改变现状”带来的威胁。而人们的目光更喜欢停留在当下,而不太会去理会历史演变对现实的影响。这实际上就形成了对中国的一种错觉。然而,退一万步讲,如果中国真的采取了它们所宣称的“强硬”行动,或许这些地区上空的喧嚣和争议早已不复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成立以来,国际上对“中国威胁”的担心始终没有消除。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几张《时代》周刊的封面就足以让不了解情况的人“胆战心惊”。而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各领域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威胁论”又以“威胁地区安全”的形式表现出来。炮制这些论调的人一部分是对中国不了解,一部分则把中国视为国际社会的异类。

刨除那些真正对华有敌意的人,其实想要了解中国的国家“性格”并不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已经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定下了调子,坚持“发展第一”不会改变,而“站稳脚跟、冷静观察、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一直是外交政策遵循的方针。中国的周边外交在实践中也秉持了“亲诚惠容”的方针。而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开始使用“战略机遇期”的提法,这实际上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内涵的扩大和延伸,表明了中国在这一阶段仍然以练好内功为主,规划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当然,中国在这一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问题和压力,而我们解决的方法应当适应整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并且不会妨碍中国崛起的整个进程。这些都丝毫与威胁不沾边。

随着中国的发展,事实会表明对中国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中国所走的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会惠及四邻。把中国视为威胁只能将自己陷入“庸人自扰”的困境之中。

(作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