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特别是功能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存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毫无疑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中轴,更重要的在于它作为先进文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和引领社会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与一定的社会存在相关联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功能的发挥,是以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为前提的。价值观作为人们评价事物的基本尺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与一定的社会存在相关联的,是一定社会制度和机制条件下的评价尺度。以中国封建社会来说,“仁、义、礼、智、信”,都有其特定的内涵,由其社会存在和其制度基础所制约,并不是随意解释的。正因为如此,它们不能够简单地移植到其他的时空条件之中。
同样,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制度、机制,也制约其价值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所运用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等,也普遍流行在西方社会。是否因为它们是同样的概念,就具有同样的内涵和同样的功能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回答的问题。一种观点的确认为,像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价值观,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追求与西方社会没有什么区别,含义是一样的;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在核心价值观的归纳上,不应该与西方社会雷同,应该有完全不同的提炼,才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属性。
这是一个需要立足唯物史观才能够清晰阐述的问题。马克思指出:“适应自己的物质生产水平而生产出社会关系的人,也生产出各种观念、范畴,即恰恰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观念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从来不抽象地谈论价值观?他们的唯物史观揭示: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伴随生产出社会关系的同时而生产出来的东西,社会关系已经为价值观定制了内容,使其与社会关系相吻合。所以,马克思的重要结论是:“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