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超越历史 相向而行(2)

摘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习近平主席说,这是双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双方决心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

一年前的夏天,漫步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中美元首达成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共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一语道破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核。今年3月,中美元首在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期间再次会晤,重申共同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确保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习近平主席说,这是双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双方决心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依靠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三大支柱。

政治互信是精神支柱。42年前,尼克松曾对周恩来说,“坦诚相见非常重要。要认识到,我们双方除非认为一件事情符合自身利益,否则是不会着手干的。”如今,中美两国利益交融更加紧密,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更加广阔。无论是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还是在反恐、两军等方面;无论是在朝核、伊核等地区热点上,还是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都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自2009年中美同意建立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以来,这一机制已经成为双方扩大了解,增进互信,拓展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舆论认为,战略与经济对话能保证一点:美国和中国可以最大限度地扭转双边关系的困难局面,至少每年一次。

3

(图片说明:7月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中美这对合作伙伴,无需讨论是敌是友这样非黑即白的问题。中美可以有分歧,也可以存在竞争,但绝不是谁非要说服谁,压倒谁。中美关系不必也不应成为零和博弈。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日前在《赫芬顿邮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说,一个国家最高尚的梦想就是有能力为世界和平、安全、繁荣与幸福作出贡献,这应该是中国和美国共同的梦想。

经贸合作是物质支柱。长期以来,中美经贸合作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中美双边贸易额去年达到52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均创历史记录。

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说,美中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应化挑战为机遇,通过本轮对话为两国企业和民众创造更好的合作机会,落实两国元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让两国乃至亚太和全球经济受益。

在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进展是一大亮点。这一谈判一旦取得成功,将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注入信心,并带来巨大共同利益。

人文交流是社会支柱。此次,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首次与“战略对话”、“经济对话”同步召开,恰恰佐证了人文交流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愈加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建立5年来已涵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和青年等6个领域,落实近200项重要成果;两国人员往来每年超过400万人次。中美人文交流已经从国家层面深入到基层民众,对夯实中美友好的社会和民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