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法论研究

改革方法论研究

2013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1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深化改革,使改革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应当深入研究改革的方法论。

一、切实坚持好四条基本经验,在运用经验中推进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改革开放36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当代中国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当代中国之所以能够从追赶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最根本的就是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我们的改革中,必须始终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党组织的科学化建设推进改革。可以说,党组织越坚强,改革开放就会越成功。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的前提,只有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才能使改革有更大的空间;实事求是是推进改革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改革的实际进程、遇到的各种矛盾与挑战,才能使改革顺利进行;与时俱进是推进改革的动力,只有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推进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才能使改革充满青春活力;求真务实是推进改革的基本要求,只有求真理真知,务实效实绩,才能使改革成为人民是主体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中国充满无穷发展潜力。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人民,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就应当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强大力量;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学有应教、劳有应得、病有应医、老有应养、住有应居,还要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改革的落脚点。

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这三者关系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提高。无论是改革的深化,还是发展的推进,前提就是保持社会的稳定,没有稳定,一切都是空话。处理好三者的内在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早在1994年,江泽民就指出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是带有领导艺术的方法论,他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在当代中国,要真正科学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就要使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把顶层的理论架构与基层的实践创新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