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杭州公交纵火案,警钟长鸣(2)

【案例】杭州公交纵火案,警钟长鸣(2)

据了解,涉事车辆起火时,车上共有乘客80余人。事故造成32人不同程度被烧伤,无死亡病例。

据杭州市卫生局通报,目前,省、市卫生部门还指派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前往收治医院,对伤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国内著名的烧伤科专家也已经抵达杭州对危重病人进行会诊指导。

据杭州市交通部门通报,将着手做好理赔工作,加强与厦门、成都、贵阳等三地有关部门联络,了解类似事故处理的程序、政策等,抓紧制定理赔工作方案。

“现在一切工作先以救人为主。如果涉及费用,一般的常规程序是由公交公司垫付,之后再由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负责。”杭州市交通局副局长陆献德说。

为何公交车“总受伤”?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交通领域专家吴伟强认为,近些年国内屡屡发生的多起公交车燃烧事故,暴露出了当前公交系统的安保水平无法满足公众的公共安全需求的问题。吴伟强此前曾考察过台湾、香港、日本、美国等多地的公共交通。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公交车在安全锤配备、灭火器配置、逃生通道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吴伟强考察国内多个城市的公交车后发现,目前国内公交车多采用封闭式窗户,通常车内仅一前一后配备两个灭火器。“安全锤也不多,前后两边各一个”。他表示,国外的公交车不会把所有的逃生都寄托在小小的安全锤上,而是设置更多的逃生通道。比如,美国公交车每个窗户都可以临时打开,甚至包括前后挡风玻璃。而部分先进国家的公交车窗户上,都设置有应急把手,发生紧急情况时,只需轻轻推动把手或按下按钮就可以打开窗户实现逃生。

与此同时,吴伟强称,此次事件也暴露了公交车安检措施之不严格。但他同时表示,公交车实现全站安检,也是一件不符合现实的事情。“但可以参照有些国家,实行抽检。”

杭州公交纵火案再次敲响公交安全警钟

选择人员密集的公交车人为纵火,不论什么原因,纵火者都已经丧心病狂,绝对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纵观近些年来,发生于公交车上的惨剧,其实也并非那些报复社会的人祸,还包括公交自燃在内的各种悲剧;虽然这次杭州公交纵火案目前并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这完全基于事发于闹市区,得到了周边市民的全力救助,如果救助不及时,这场纵火案恐怖将造成不可设想的惨剧。

纵火的犯罪分子固然十分可恶,但毕竟这种偶发案件也难以避免,但问题是往往发生公交火灾时,公交车上的逃生通道到底是否存在重大隐患?比如车载消防设施是否完善?车门在火灾的情况下能否可靠及时的开启?车窗是否全封闭式刚化玻璃密闭?敲碎刚化玻璃的应急锤是否完备?司乘人员是否接受过专门的消防应急培训?这一系列的疑问显然值得反思,否则一但发生各种原因的公交火灾,必然带来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必然造成重大的社会恐慌。

杭州公交纵火案其实并非孤立,类似人为纵火也难以避免,联想到前些年包括成都公交自燃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大多数情况下,车上乘客基本上无法自行敲碎玻璃逃生,甚至车外的救助人员用各种器具都难以砸碎坚实的刚化玻璃,结果是只剩下车门这几乎唯一的逃生通道。而一但火灾时处于公交高峰期,严惩超载至拥挤不堪的城市公交内必然发生严重堵塞,最终带来重大的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事实上无论是人为纵火还是公交车自燃,本身的逃生通道问题,这绝不是能用乘客拥挤没有秩序造成混乱来掩盖,曾经发生于成都的公交自燃就造成20多人死亡,就说这次杭州的人为纵火惨剧,从燃烧到结束,也有好几分钟的逃生时间,但现在国内这种空调公交车车窗都是关死的,过于封闭,原装的用于打破车窗的两把小锤子一般也早就被素质低下的乘客偷走,象这种大火,即使有几把小锤子恐怕也作用不大,这就要质疑中国的空调客车的生产设计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问题,是不是更多的考虑了空调效果而忽略了紧急状态下乘客的逃生问题,而此次杭州公交纵火惨案,或许正是因为短时间内大多数乘客无法从车门逃生也无法破窗而出的根本原因。这里公众自然会质疑,这么多年了,城市公交车的型号和性能日益先进,但为什么绝大多数城市公交都一成不变的采取全封闭式的刚化玻璃而不愿意采取可推拉式玻璃窗?为什么不在快速逃生通道的设计上尽可能的避免安全隐患?到底是公交车的空调效果重要还是乘客的逃生通道重要?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生命的价值比什么都重要,公交车的设计制造单位,有责任在解决公交车安全隐患上下功夫,否则一但发生火灾,必将带来重大危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