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思想(3)

冷战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思想(3)

三、融入欧洲:指向西方的地缘政治选择

乌克兰国内地缘政治在地区规模上的严重分裂,直接影响到一个统一的地缘政治想象在乌国内社会的形成。其结果使得不同地区的乌克兰民众、政治家和学者在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地缘政治倾向,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对乌克兰的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也成为乌对外政策长期以来在不同的战略方向上摇摆不定的要因。这一点,诚如当代地缘政治学者保罗·丹尼拉(Paul D""""Anieri)所言,“乌克兰的国家认同依然没有塑造成形,分歧严重,而对外政策就是国家认同危机的一个突出的表现领域”[20]。

对于乌克兰中西部民众和学者而言,他们对于加入欧盟进而融入欧洲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早在1993年,便有学者在首都基辅著名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都是欧洲人》的文章。文章中引用了法国历史学家阿兰·贝桑松(Alain Besancon)的话:“从历史上看,16、17世纪时存在三个欧洲:第一个是较为富裕的欧洲,它从马德里经伦敦、巴黎、罗马、柏林延伸到维也纳;第二个是较为贫困的欧洲,它包括波兰、波罗的海、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瑞典和匈牙利也是这个欧洲的一部分;第三个欧洲是俄罗斯帝国,它更为贫困,在地理上更为偏僻,在文明发展程度上则更为野蛮。”[21]此文章发表后,其极强的话语影响力立刻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很多乌民众都将此作为乌克兰属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于俄罗斯的历史证据。

冷战后很多乌克兰学者还着力探寻乌在历史上与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波兰的紧密联系,借此强调乌克兰具有欧洲属性。赫鲁什维斯基早就指出,西欧文化对乌克兰所发挥的巨大影响,“最早在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Kingdom of Galicia Volhynia)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并在波兰统治乌克兰的时期里得到了加强。……正是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经由波兰对乌克兰的统治,深刻地渗入到了乌克兰的民族精神当中”。[22]与赫鲁什维斯基的观点一脉相承,很多当代乌克兰学者都将波兰—立陶宛邦联统治乌克兰的历史,视为波兰等欧洲国家的文化对乌克兰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打上深刻烙印的过程,认为早自那个时候开始,“乌克兰归属欧洲的观念就被一代又一代乌克兰人传承和牢记”。[23]这部分学者还特别强调乌克兰在地理上具有的无可辩驳的欧洲特性。他们频繁引用1911年维也纳地理学会关于欧洲地理中心的有关决议,该决议确认欧洲的中心位于西乌克兰境内。这些学者争论道,既然土耳其、摩洛哥等在地理上明显不属于欧洲的国家都在力争加入欧盟,在地理归属上毫无任何争议的乌克兰,重回“欧洲大家庭”就更具有不容置疑的现实理由。[24]

部分归因于上述思想的推动,独立后的乌克兰积极谋求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并将寻求加入欧盟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1994年,乌克兰成为第一个与欧盟签署合作伙伴关系协定的独联体成员国。两年后,时任总统库奇马即宣布,将加入欧盟、取得欧盟成员国资格作为乌克兰的“既定选择和战略目标”[25]。1998年,乌正式提出《乌克兰与欧盟一体化战略》,提出在法律、经济、国家安全、政治民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欧盟的合作。进入21世纪后,主要得到一些欧盟新成员国,如波兰、立陶宛和捷克这些在历史上与乌克兰有着广泛联系的国家的支持,同时也在2004年橙色革命后上台的维克多·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总统的全力推动下,乌克兰的入盟进程明显加快:乌与欧盟签订了“欧盟—乌克兰行动计划”,希望尽快满足欧盟提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争取在2008年前加入欧盟。2010年,普遍被认为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总统就职不到一周,就访问了布鲁塞尔欧盟总部,表示欧洲依然是乌克兰外交的优先方向,乌克兰将继续政治和经济改革进程,以期达到欧盟的标准。经大力推动,2011年乌克兰与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入盟进程取得重大进展。与早期主要受到中西部地区民众大力支持不同,加入欧盟现已得到乌克兰多数政治精英和民众的赞同,取得欧盟成员国资格已经成为乌克兰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

尽管如此,乌克兰在国内政治民主化程度、国内社会转型进程、经济市场化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人权保障程度等方面仍饱受欧盟各国指责,乌克兰似乎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欧盟提出的近乎苛刻的政治经济改革标准,乌入盟进程也因此而屡受挫折。特别是近年来,围绕乌克兰反对派领袖和前总理季莫申科被控告及最后被判入狱一事,严重恶化了乌克兰与欧盟各成员国(如德国、捷克和英国)之间的关系,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领导人都借此抵制出席在基辅举行的2012年欧洲杯决赛及最后的闭幕式。在乌国内普遍的失望氛围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回应说,“这些举动把我们从欧洲推开。……如果欧洲不把我们视为欧洲的一部分,我们就在乌克兰重建一个欧洲”[26]。

与此同时,乌克兰长期以来力争尽快加入欧盟的政策,在乌国内也并非毫无争议。2008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39.7%的乌克兰民众支持立即加入欧盟,而反对者占22.5%,另有38%的人没有明确态度。[27]特别是,在那些居住在乌克兰东部的不少民众和部分政治精英看来,那种要求加速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尽快满足欧盟标准从而加入欧盟的政策,完全是西方诡计的产物。从宏观上讲,此举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乌克兰推向西方国家,彻底割断乌与俄罗斯之间存在的历史联系,使两个兄弟民族相互对立敌视;从微观上讲,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在自由市场旗号下,利用比较优势扼杀乌克兰东部重工业,彻底解除乌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西方强国的潜在威胁,从而将乌克兰完全纳入其主导之下的政治经济秩序的骗局。一些更为激进的民众,甚至将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建国都视为西方邪恶阴谋的一部分,是“加利西亚分离主义阴谋”的当代延续。[28]

在对待另一大西方国际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问题上,大多数乌克兰学者和政治家更是持谨慎立场。尽管近年来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有所发展,北约—乌克兰协商委员会得以成立,乌克兰也已成为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国,但甚至是那些对俄罗斯怀有最大敌意的政治家和学者,都认识到将乌克兰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北约身上是不大现实的。实际上,早在20世纪上半叶乌克兰争取民族解放之时,乌历史学家维亚切斯拉夫·利平斯基(Vyacheslav Lypynsky)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鉴于乌广袤的领土、不小的人口基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工业潜力,乌克兰在欧洲东南部具有无与伦比的、足以颠覆欧洲权势平衡的战略价值,因此“在欧洲没有人想要一个强大的乌克兰国家。相反,许多欧洲强国实际上是对一个没有、或者是尽可能弱小的乌克兰的欧洲更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恢复民族传统、实现独立建国的希望寄托在接受外来帮助上的原因。……外部强国充其量只会帮助乌克兰成为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国”。[29]

出于同样的思路,尽管北约被普遍视为一个具有庞大军事力量和在欧洲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但冷战后乌克兰地缘政治学者对加入北约是否能够维护乌克兰的国家安全、特别是对此举必将引发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压力表示担忧。与此同时,他们对北约在应对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时的表现也表示忧虑,唯恐成为北约成员国后会招致全球恐怖主义的威胁。例如,来自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学者和政治人物、乌社会党领导人亚历山大·莫罗兹(Alexander Moroz)就指出,乌克兰不应加入任何军事同盟,而北约东扩也完全是个错误。在新的安全挑战面前,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结构以确保欧洲的安全。而另一些激进的学者更认为,北约是一个强有力的、野心勃勃的政治集团,是一个反俄的军事联盟,乌克兰加入北约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如本国国防工业面临垮台、国防费用陡然剧增、先进国防技术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失以及军工贸易严重损失等等。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会进一步增加爆发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并对乌俄关系造成毁灭性的影响。[30]相关的民意调查也显示,有43.6%的乌克兰民众认为乌不应加入北约,赞同者仅为19.2%,另38%的人没有明确态度。[31]在此问题上,乌国内地区差异同样有所体现,克里米亚等东乌克兰地区的被调查者大多将北约视为一个“具有进攻性的武装军事集团”;而过半数的中西部乌克兰被调查者一般都对北约有一定程度的好感,将其视为一个具有防御性质的西方国家联盟体系,而加入北约还可能意味着对乌融入欧洲政策有所助益。[32]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