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望父母,从“免停车费”开始(2)

【案例】探望父母,从“免停车费”开始(2)

探亲停车优惠”彰显人性之暖

这样的“探亲停车优惠”规定,既“让利于民”,又呵护了亲情,彰显出人性的温暖,值得推崇与效仿。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太原这个办法好是好,可问题是:所谓“子女探望父母、父母看望子女”免费停车,具体怎么操作?夫妻关系还有结婚证可以证明,父母和子女如果不在一个户口本上,难道还要派出所开证明?如果有人不老实,谎称自己是探亲的,如何鉴定、谁来鉴定呢?别说这不可能,就为了省几块钱停车费而大打出手的事情,媒体报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总之,一些人对此规定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甚至觉得有炒作之嫌。

不否认,这样的怀疑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此规定彰显出的亲情意义远远超过其可行性问题。正所谓瑕不掩瑜。可行性问题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步步完善,相比起人性温暖的缺乏,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个具备人性之暖与亲情正能量的规定,更为人所敬畏、所遵守。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前几年,“常回家看看”入法在赢得多数公众肯定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与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法律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前几天,山东省立法禁“啃老”也被人称为多此一举,一些人认为,这样的立法初衷虽好,但却是“一厢情愿”。暂且假定这些人的批评有道理,但换一个角度想想,这些法律规定出台的目的是强制地规范某种行为?也何尝不是在善意地提醒、引导我们多给父母一些精神赡养,多给父母一些温暖的关心,因为这是我们不能丢弃的传统美德。子女探望父母或者是父母看望子女前3小时停车不收费,正是为了给子女探望父母、让父母和子女团聚创造条件,正是对亲情的呵护,对责任对孝道的倡导,怎能不让人点赞?

诸如“探亲停车优惠”这样的规定,在当今社会不是多了,而是还太少。面对这样的规定,我们应该少一些“挑刺”,多一些倡导,让社会处处彰显出人性之暖。

免去停车费 也难常回家

这是善意的政策,以免3小时停车费作为政策引导,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这隐喻养老现实比较严峻,包括“常回家看看”入法,这些从立法层面的制度性引导,隐喻了养老之痛。

当下子女与父母天各一方且路途遥远,见上一面很不易。父母行动不便,也舍不得“根”,有的父母不愿意随子女一起居住,宁愿呆在老家。但是,父母内心又特别担忧子女、思念子女,心里总是放心不下,同时,也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然而,子女工作压力大,抽不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打电话的时间都找不到,又有什么办法呢?虽然有带薪年休假,但是当下就业压力大,人走之后岗位被人顶替,不仅之前的努力白费,还得重新找工作,“常回家看看”的成本太大了。

再者,当下物价这么高,教育投入那么大,尤其房价还是那么高,房租那么高,孩子要上学,租房、买房的“鸭梨山大”,不敢也没有能力把父母接到一块儿住,而回家看看的交通费和红包开支不小,有的人不敢回家,甚至害怕回家,也是“常回家看看”有法而现实无“情”的后辈尴尬。

所以,尽管不断有政策向“常回家看看”靠拢,开绿灯,但是,这些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又如何能让子女放心“常回家看看”呢?故而,这些政策措施虽然善意浓浓,但是,不综合调节社会问题,这些努力仍然挑不起让子女“常回家看看”的大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