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

王毅: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依据

为什么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路走得通吗?换言之,和平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到底在哪里?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生存的世界,改变人类的日常生活。地球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平,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格局。同样是两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冲击的只是美欧日,对中国、对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影响并不直接。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则席卷了全球,无一国能够幸免,无一隅可以偏安,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2013年中,美联储传出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立即引发多个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一度引起全球紧张。现在不仅大国打喷嚏小国会感冒,小国风吹草动也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起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如果说,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依靠核威慑打造了“恐怖平衡”,那么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越来越通过利益融合形成了“利益制衡”。发动战争冲突的代价越来越高,武力解决争端的选择越来越受到局限。此外,国际金融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各种全球性挑战也日益增多,都需要各国合作应对,加强全球治理。可以说,世界正在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的声音不断增强,支持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力量日益增长,这将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比如叙利亚爆发化武问题后,由于受到本国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反对,英国议会否决了出兵动武的计划,法国转为支持召开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美国也在最后一刻改弦更张,重新回到在联合国框架下和平解决的轨道上。

基辛格博士在《论中国》这本书中,研究21世纪中美两国会不会重演19世纪末英德对抗的一幕,他认为未来中美之间的决定性竞争更可能是经济竞争、社会竞争,而不是军事竞争。这是因为基辛格看到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那就是中美之间事实上正在结成日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双方每年的贸易额已经接近5000亿美元,相互投资超过800亿美元,每年的人员往来高达350万人次。中美交流基金会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美将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届时美国对华出口将为美国创造46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334万个工作岗位,中国对美出口将为中国创造4800亿美元GDP、1022万个工作岗位。中美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和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额总和占世界五分之一。如果中美发生冲突,不仅双方都会受损,还将殃及整个世界,这也正是世界各国不愿看到中美爆发冲突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和平发展不仅符合中国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逐步成长为世界强国。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排在世界80多位,还有超过1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象十分突出。要让13亿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要加快发展,就需要有一个更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需要我们率先坚持并践行和平发展,其他国家则会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友好的,不是扩张掠夺;是互利共赢的,不是零和博弈。我们的发展将会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发展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的阻力会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和人员“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发展日益呈现出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利益权益分布本土和海外兼有的新特点。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额达到3.87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达到5000亿美元,海外资产总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我国原油、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可以说,正在形成的这个“海外中国”,占了中国经济增量的很大一块,成为我国整体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捍卫中国的海外正当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好不断扩大的海外权益首先要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同时也需要我们与各国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需要我们维护好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需要我们通过和平发展把中国同各国的利益联系得更紧密,把经贸投资的渠道开辟得更通畅,把国际合作的机制梳理得更顺当。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执政理念。对内要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要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我们决不能像过去的西方列强那样崇尚丛林法则,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搞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独立自主、爱好和平,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两大本质特征,不仅构成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使中国能够站在国际公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亲仁善邻的和平志向,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等等,都为我们今天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年的丝绸之路就是一条和平之路,一条致力于共同发展的纽带。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人天性是喜好和平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爱好和平的大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传统文化脉络的自然延续,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